大洋网讯 暑假期间很多家庭出境游玩,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大家要警惕一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的疾病——登革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预防登革热重在防蚊叮咬
登革热是一种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广泛流行的虫媒传染病。今年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较大规模的登革热疫情。
在我国,登革热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是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当雌性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随血液进入蚊子体内,经过8~10天的增殖后获得感染力。当它再次叮咬人时,即将病毒传染给另一个人。对于登革热,我国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经3~15天的潜伏期便可能发病,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
据了解,目前我国市面上还没有预防登革热的疫苗,因此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被蚊子叮咬。
市疾控中心提醒,居民出游应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及长裤,减少暴露皮肤;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涂抹蚊虫驱避剂(如避蚊胺、驱蚊酯等)。需要注意的是,同时使用防晒液和蚊虫驱避剂时,应先涂防晒液再涂上蚊虫驱避剂。
在户外,要避免进入高大植被或丛林深处,在树丛逗留过后,注意拍打衣物,防止虫子附着,尽量不要在草丛、树荫等处坐、卧。同时,建议市民常洗澡,保持皮肤清爽,出汗时及时擦去汗液,但尽量不要使用含有香味的洗涤剂、护肤品、沐浴露。
出游归来两周内做好健康监测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明显疲乏,“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三红征”(面、颈、胸部潮红),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如果过去两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或自己生活与活动的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当出现突起发热(有时可达39°C),同时伴有以下症状之一——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面部、颈部、胸部潮红时,应考虑登革热的可能。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如果怀疑自己得了登革热,应注意做好防蚊措施并及早就医,并主动告知接诊医生自己近两周的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没有症状或尚未出现症状的感染者被蚊子叮咬也有机会把病毒传给蚊子,继而造成进一步传播,因此,从登革热流行地区回来后14天内需要继续做好防蚊措施,并排清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包括房屋前后、花园/阳台/天台、水池/水养植物、饮水机托盘/花盆底托等地的积水。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 通讯员穗疾控)
热门
联系我们:435 226 40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京ICP备2022022245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