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古树与广州人的生活相伴相随。只是,古树树龄大了,难免也会出现健康问题。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开创性地编制全国首个《城市树木保护专章编制指引》等16项标准指引,为广州市域9940株古树名木开展保护工作,让古树继续枝繁叶茂。
“老木棉”遇上“新问题”,“树木医生”精准施策
(资料图)
位于中山纪念堂东北侧的木棉古树,植于康熙年间的1669年,至今树龄约354年,树高约27米,斑驳的树皮及通体的附生植物,让“木棉王”充满了老树的沧桑感。在2018年全国范围组织开展的“中国最美古树”遴选活动中,它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林学会评为“中国最美木棉”,这也是“木棉王”称谓的由来。木棉花盛放时节,常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赏和拍照。
老树雄壮,却也存在根系生长空间不足、树体倾斜、虫害危害、土壤养分状况下降等问题。为了让古树继续挺拔,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组织“树木医生”团队持续开展“木棉王”保护复壮工作,按照“一树一策”原则精准实施保护复壮措施,通过健康监测、生境改良、树体加固、病虫害防治、安全修剪、根系复壮等措施,保障木棉王健康生长,不断开出英雄花,传承英雄魂。
广州市园科院组织力量,定期开展健康巡查,记录“木棉王”生长状况、生长环境以及影响其生长的因素等,评定其健康等级;有需要时,还联用仪器检测法和采样检测法,进一步评估树干内部受损情况、根系分布特征、土壤质量状况以及叶片养分状况。根据调查数据,市园科院建立木棉王动态电子健康档案,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给古树做体检可不是容易的事,树木不像人,不会说话,当长势不良的时候,原因有很多,需要“树木医生”认真细致找到症结所在。
最近天气酷热,市园科院工作人员顶着炎炎烈日前往中山纪念堂观察树木生长情况,进行深根施肥,同时进行病虫害处理。
针对“木棉王”根系生长空间不足等问题,市园科院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实施透气铺装、土壤改良措施,改善根系生长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同时,设计三条仿真保护支撑柱,维持树体平衡、防止树体倾斜对建筑文物造成破坏。
针对天牛为害,科研人员“以虫治虫”,通过释放中华甲虫蒲螨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有效降低了“木棉王”虫害的发生。
树木保护技术推广至全国10省及自治区
据介绍,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从试点工作、平台建设、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入手,制定推动高质量发展7类58条任务清单,开创性地编制全国首个《城市树木保护专章编制指引》等16项标准指引,构建起以树龄鉴定、健康与安全性评估、养护与抢救复壮等包含8项专利技术的树木保护技术体系,为广州市域9940株古树名木开展树龄鉴定、建立树木身份证、动态监测健康、实施抢救复壮等保护工作,为广州11区101个项目编制树木保护专章,为加强树木科学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不仅如此,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还将技术推广至全国10省及自治区、38个城市14000多株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中,包括西藏林芝市巨柏古树群、孔庙古柏树、岳麓书院古树等重要古树名木,为保护古树名木作出贡献。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紧扣影响制约林业园林科研发展的重点难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对照整改,用园林科研工作攻坚破难和高质量发展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该院组建由14个部门青年党员技术骨干任组长的“技术攻坚队”,深入开展天敌繁育、榕树等行道树调查及管养技术提升研究等关键技术问题攻坚,致力解决花卉种质创新等“卡脖子”问题。重点选育的“花城红矮牵牛、花城玫红矮牵牛”等新品种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查。
市园科院还聚焦成立华南植物资源研发中心、广州生态园林行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成广州第一个城园融合的木本花卉植物专类园,谋划建设“南方植物种质库”“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球引进植物1500余种,保育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8种、二级保护植物316种,不断丰富华南地区植物资源。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热门
联系我们:435 226 40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京ICP备2022022245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