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广州市2023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下称《计划》)已于近日经广州市政府批复同意,3月7日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式公布。根据《计划》,今年全市建设用地计划供应总量为3203公顷,其中住宅用地供应计划901公顷,占计划总量的28%。《计划》提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合理确定住宅用地供应规模、时序和结构,同时加快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
(资料图片)
花都区计划供应用地量占全市4成
根据《计划》,2023年全市建设用地计划供应总量为3203公顷。
住宅用地供应计划901公顷,占计划总量的28%。其中,商品住宅用地549公顷,占住宅用地供应计划的61%,占计划总量的17%;非商品住宅用地352公顷,占住宅用地供应计划的39%,占计划总量的11%。
商服用地供应计划为190公顷,占计划总量的6%。
工矿仓储用地供应计划为851公顷,占计划总量的27%。
其他用地,包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供应计划为1261公顷,占计划总量的39%。
从空间布局上看,全市11个区计划供应用地量和占全市比例分别为:花都区1278公顷,占40%;白云区491公顷,占15%;南沙区411公顷,占13%;黄埔区322公顷,占10%;增城区280公顷,占9%;番禺区158公顷,占5%;从化区154公顷,占5%;荔湾区66公顷,占2%;天河区26公顷,占0.8%;海珠区17公顷,占0.5%;越秀区0.1公顷,占0.004%。
全市各区供地计划表(单位:公顷)
加大新型产业用地供给保障力度
今年的《计划》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保障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用地需求。聚焦重点,以纵深推进“双区”建设、抓好《南沙方案》落地落实为战略引领,土地供应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用地倾斜,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积极支撑“一区三城”科技创新轴及沿江、东南部、西部三大产业带、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带等重点区域和重大产业平台建设,着重安排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沙明珠湾起步区、白云新城等区域商服用地供应。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供应,着重安排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空港经济区等区域工业用地供应。满足白云国际机场三期、庆盛枢纽、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一批项目的用地需求,确保重大基础设施及民生社会事业项目的用地供应。
同时充分保障实体经济空间,精准引导产业用地供应。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强化制造业用地保障,降低制造业用地成本,着力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精准对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需求,持续组织小面积工业用地供应,加大新型产业用地供给保障力度。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优化空间布局
住宅用地方面,《计划》着力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保障土地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全面落实一城一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合理确定住宅用地供应规模、时序和结构,有效引导、协调和稳定市场预期,重点引导住宅用地向中心城区、产业用地集中区域以及轨道交通沿线倾斜,保障住房刚性需求,合理支持改善性需求,确保土地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过商品住宅用地公开出让配建等多渠道筹集政策性住房,土地集中出让配建政策性住房不少于10%,加快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提升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重点功能片区、产业集聚区等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适合配建区域的配建比例,提高住房保障水平、优化空间布局。
与此同时,《计划》强化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建设绿美广州。围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土地供应提质增效带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城市、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绿美广州。科学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土地供应,统筹房地产开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实现有序、有机和有效更新。持续强化乡村振兴用地保障,积极支持各类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中以农业项目、创鲜农业电商产业园等现代农业项目用地,支持点状建设用地供应、留用地兑现落地与乡村振兴项目有机结合。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杜娟
热门
联系我们:435 226 40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京ICP备2022022245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