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广州再有行星命名“落户”广州。9月8日,2943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正佳星”,这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因企业集团从事公益教育而命名的小行星。这不仅是国际及国内科学界、教育界对广州和天河路商圈正佳泛博物馆群在公民科教事业发展上所作贡献的表彰与肯定,也是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天文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发展的期许与鼓励。
1997年6月26日,一枚小行星在河北省国家天文台的兴隆观测站被探测记录在册,获得永久正式编号29438。今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批准,这枚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正佳星”。
(资料图)
国家天文台原副台长、巡天观测和30米望远镜研发研究团首席研究员薛随建博士现场分享了“正佳星”发现的故事。据薛博士介绍,早在1997年,当时一颗代号为B06988的天体被确认是一个新发现的小行星,并获得国际小行星中心的暂定编号1997MV。此后,科研团组加强了对1997MV的追踪观测,并在以后多次“捕捉”到它。最终,基于BATC累积的观测数据,可以准确定出它的运行轨道后,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公布赋予1997MV永久正式编号为29438,并且其命名权归属于国家天文台施密特小行星发现团组。
今年2月28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批准并发布公报通告国际社会,小行星1997MV(编号29438)正式命名为“正佳星”。
同日,天河路商圈正佳科学馆、正佳天文馆宣布正式开馆。正佳科学馆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位于正佳广场北中庭六楼及七楼区域,作为国内首个主题式科学馆,对标世界一流的科学馆,以“探索科学‧启迪心智”为核心理念,集娱乐、科学、教育、互动于一体,共设立六大主题展区、奇幻秘境及科学教室,包含世界最大规模的柯氏力大转盘、全球首创的马德堡半球体验、三重悬浮术、全沉浸式科学展区、科学尖端前沿的航天指挥中心和太阳系的大航海时代、经典科学再现的比萨斜塔与历史上砸中牛顿的苹果树“后代”等亮点。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了解到,“科学馆”与“天文馆”将结合原有的“自然馆”、“海洋馆”和“雨林馆”,形成一个广州市中心领域最完整、型态最多元、内容最丰富的科学教育基地,全力支持广州2025年“博物馆之城”建设。
广州有多个地标和人物“上天”
此前,广州也有多个行星命名落户,2011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的第75550号公报,宣布第273836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海珠石。英文名称为“Hoijyusek”,采用的是粤语耶鲁拼音,在国际小行星中心在公报中是这样形容的:海珠石是珠江中的一块巨石,数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当作广州的象征之一。广州人为纪念海珠石,不仅把珠江上的城区命名为海珠区,在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范围内,还有迎珠街、连珠街、海珠广场、海珠桥、海珠路……等等地名,这些都是人们对这块神奇的海珠石,也是对这个已经消失的“石岛”的遥远记忆。
曾经先后命名“穗七中”“中大星”“海珠石”等小行星的广州仔叶泉志,2017年也以一颗漂浮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命名为“叶泉志星”,作为对这位博士的“贺礼”。 “叶泉志星”编号10280 Yequanzhi,1981年3月2日由美国天文学家博比巴斯在赛丁泉天文台发现,临时编号为1981 EA43。
据悉,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国际小行星中心一般每个月都会发布新鲜出炉的《小行星公报》。除了“叶泉志星”,包括“建三江星”“黄江川星”和“乔栋星”等的命名都与中国有关,其中黄江川和乔栋是参与嫦娥二号项目的科学家。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全杰 通讯员周佩琳、杨帆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