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立秋已过,但暑热仍未从广州散去,城市到处都是空调的嗡嗡声。消暑于广州,仍然是正在进行中。我不禁好奇地想,八十年前,人们是怎么度过炎炎夏日的呢?不查资料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当时广州人的消暑生活还真是丰富,大新、先施公司的天台乐园,马戏杂技演得正欢;星罗棋布的电影院里,爱情片侦探片轮番上演,有影院还送啤酒;西关和新河浦的公共游泳场里,初开风气的男女同游惹来不少争议;荔枝湾的河涌百艇云集,管弦悦耳……这一幕幕,构成了新旧杂陈、又带着浓厚广味的消暑“浮世绘”。
▍百货公司
升降梯电扇送凉,天台上娱乐多多
(资料图片)
翻阅资料时,记者无意中发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小学生写的作文,题为《游大新公司记》。文中写道:“省之胜萃于堤西,有物屹然如涌出,高立于中天,傲雨凌云,辉煌灿烂者,曰大新公司。背环云岭,面带珠江,诚胜地也。月之中浣,陈子方暇,游于其中。时也灯火齐明,笙歌聒耳,衣香鬓影,络绎如织,两梯如龙蟠,陈设美备……循梯而上,直达天台,陈设益备,穷极奢豪。有假石山、粤京戏焉、电影戏焉,俯视市廛行出,飞鸟渡柯叶上,鱼灯若隐若现。奇草异木,环拱栏旁,而生明月星斗,引袖欲随微风……”文章活脱脱勾勒出了一幅百货公司天台乐园消暑图:长堤灯火辉煌,珠江上送来习习凉风,大新公司十二层大楼巍然而立,升降梯上上下下,里边新装的电扇呼呼送凉。乘着电梯直达天台游乐园,这个游乐园整整占了4层,爱看马戏杂技的、爱听京戏的、爱唱个粤剧哼个小曲的,都能在这里找到乐子。
当时,有天台游乐园的不止大新公司一家,先施公司也开了天台游乐园,与大新公司“对垒”,先施公司还有自己生产的消暑胜品——先施牌汽水。市民只需花3角毫洋,就能玩遍马戏、杂技、戏曲等各个娱乐项目。当时普通人的月薪多为数十元毫洋,区区3角,大家都消费得起。
当时人们爱逛长堤,就像我们今天爱逛天河城一样。
先施公司的天台游乐场,一到夏天,每晚有300大洋进账,可见来消费的市民之多。真光公司则开设了天台茶座,不仅是市民消暑的好地方,也成为男女相亲的一大胜地。
如今长堤还保留着先施公司的旧建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邱伟荣 摄)
这些百货公司都位于长堤,它们之所以能招揽这么多消暑的客人,一是因为长堤之繁华热闹,当时人们爱逛长堤,就像我们今天爱逛天河城一样;二是各公司常举行各种打折促销活动,虽然有时候打完折比不打折时还贵,但普通市民哪管这么多;第三嘛,就是因为百货公司安装了电梯,以及电梯里的消暑胜器——电扇,这两个新鲜玩意吸引了很多爱时髦的红男绿女。
1927年7月的一期《广州民国日报》专门将“升降梯里吹电扇”当成消暑新法介绍:“到公司的升降机里,头顶有电扇,洋镜还可以当镜子照,包管你暑气顿消。”
▍电影院
黑白大片轮番演,还有影院送啤酒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战乱略平,市面繁荣,电影院散布于城市各处,其中豪华影院当然还是长堤为多。
影院装空调,市民趋之若鹜
说起广州的电影业,那可是紧跟时代潮流的,1895年电影诞生,1903年的西关高升茶楼里就有电影看了。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大小小的影院已有30多家,当时的影院大多称为画院,分为五等,中华、永汉、明珠、金声等影院属第一等。一等影院总有上千座位,设施也很豪华,金声影院还尝鲜安装了空调,一到夏天,市民趋之若鹜,视之为豪华享受。
当时,大小影院放的都是黑白默片。1930年有声电影进入广州之前,放电影的时候,总要配一个讲解员在旁配音,遇有打斗场面,工作人员就台下拿刀相击,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颇为有趣。
永汉电影院。(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苏俊杰 摄)
笔者找到明珠影院1932年8月份的一张排期表,有《埃及皇冢记》、《航海惊涛记》、《大侠复仇记》等大片上演,涵盖爱情片、侦探片、动作片等多种类型,吸引不同口味的观众,把粤剧的客人抢了个七七八八。
电影票价不一 ,情侣有专座
各大影院的电影票价不一,最有钱的可以坐包厢,要花几个大洋,平民百姓可以坐散位,花几角毫洋就行了,青年男女可以选择位于二楼的情侣座,少人打扰。
当时的电影不会一场放到头,都有中场休息,一到中场,小贩就会来兜售时令水果,比吃爆米花清凉多了。
影院一多,竞争自然激烈,各家影院都在营销手段上下足了功夫,比如明珠影院,就花了几万大洋装修一新,影院在报上打出广告,声称簇新的影院,提供簇新的滑稽戏大片,为观众提供贵族化的享受,复业当天,还联手当地啤酒大王,向观众提供免费啤酒。看电影,还有啤酒喝,不失为最in的夏日享受。
明珠影画院曾打广告以免费啤酒待客。
▍公共泳场
三大泳场客如鲫,男女同游惹争议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精武会在新河浦开设了水上游艺场,设了跳台、跳板和泳池,是广州第一个公共泳场。到了1934年,公共泳场已增至5家,除水上游艺场外,最火爆的还有西郊和粤秀两家。
1930年,西郊泳场的落成典礼。(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骆昌威翻拍)
西郊泳场位于荔枝湾河涌末梢,靠近西关,是很多西关小姐的大爱。本来,西郊泳场根据客人的泳技,将泳池分为高、中、初三级,女孩子大多泳技尔尔,只能在初级池里比划两下,这就吸引了很多青年男子,他们抛弃拥有跳台和跳板的高级泳池,也到初级池里泡着,为的是一近芳泽,1934年的一期《十日谈》将这种现象直斥为鬼混。
从空中俯瞰广州市西郊泳场。(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陈忧子 摄)
当时从市中心的财厅到西郊或粤秀泳场,都有公交车线路,车资1角毫洋,泳场的门票也是一角毫洋,都算平民消费,所以,一到夏天,去往这两个泳场的公交车拥挤不堪,报上直喊“挤爆了”。
泳场的男女同游现象也引起了保守人士的诸多不满,1934年,市政当局还专门通过决议,禁止男女同游,泳场必须在泳池间设立间隔,让男女分场而游。
这样的安排又引起了先锋派人士的诸多不满,有人在杂志上撰文,称这样分场而游的禁令,使青年男女看得着而碰不着,不啻为反自然的“禁欲主义”。
▍荔枝湾
百艇云集,游河消暑
不管开风气之先的广州有多少种时尚的消暑方式,黄昏时分,全家老小乘艘小艇,在荔枝湾枝丫交错的河涌里摇啊摇,享受水上清凉时光,还是老广州人最钟爱的消暑时光。游河的传统就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盛行的,平民人家坐最普通的小艇和舢板,富人家的游艇,装饰花纹就要考究得多,最有钱的人坐三层高的“紫洞艇”,十分风光。
荔枝湾的河涌上,除了游艇外,还有卖艇仔粥的粥粉艇,卖河虾海蟹的河鲜艇,卖烟酒糖果的杂货艇,当然,也少不了卖当季水果的荔枝艇。夏夜的荔枝湾,游艇穿梭,笑语相闻,一派水上街市的风情。
如今的荔枝湾仍是广州市民游玩消暑的网红地。(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廖雪明 摄)
粥粉艇卖粥,瘦肉、海蜇、蛋丝、鱼片、炸花生等都是船家事先细心准备好的,客人一声招呼,小艇晃悠悠摇过来,船娘将滚烫的白粥,冲入各式作料,洒上碧绿的葱花,就成了一碗美味的艇仔粥。逛荔枝湾不喝艇仔粥,那还逛个什么劲儿呢?
河鲜艇也很有意思,活鱼活虾收在平板下的船舱内,小艇中央支一口大锅,鱼虾论斤现卖,客人点好后,船家把火烧大,或灼或蒸,煮熟后加上作料,十分美味。
吃河鲜,还得有酒喝,杂货艇在这里派上了用场,烟酒糖果,它无所不卖,游河的女孩子想吃个零食,也会去帮衬它。
吃饱了喝足了,还想听个小曲吧?荔枝湾的河涌上,没有浓妆艳抹的歌女,但那些盲妹唱得也蛮好听的,她们乘坐的小艇轻轻摇过来,“先生太太,听一曲罢?”点上一首粤曲小调,在晚风里闭上眼用心听,听到妙处打打拍子,是不错的精神享受。
▍冰室茶楼
女伶一曲,暑气顿消
说起冰室,笔者眼前就浮现出港片里带着怀旧气息的铺子,吊扇在头顶慢悠悠转着,卡位不大,楼梯上铺着格子瓷砖,师傅在玻璃板后的操作间里忙碌着,做出美味的杂冰和雪糕。
别看这些冰室外相简陋,但在半个多世纪前的广州,是比较时尚的消暑胜地。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州有四大冰室,顺记、美利权冰室、阳光和皇上皇。位于宝华路的顺记铺面不大,只有十来个平方米,从早到晚都坐满了客人,顺记的椰子雪糕最为有名,一到夏天,每天能卖出800多份,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美利权冰室的硬雪糕则是一绝,深受昔日小资男女的热捧。
宝华路的顺记冰室。(图片来源:信息时报)
有人爱时尚的冰室,更有人爱传统的茶楼。旧日广州,水畔街边,茶楼星罗棋布。最便宜的“二厘馆”里,大汗淋漓的工友在柜台前站定(抱歉,没有座位),一杯凉茶一饮而尽;平价亲民的茶居,三五好友一盅两件消磨一个夏夜。
口袋里还有几个闲钱?那就去好一点的茶楼吧。天元、惠如、莲香、成珠那些高档的地方,茶座都设在楼上,装修豪华、广开窗户,有些茶楼还加装电扇,并在报上打出广告,专以“清凉”揽客。
跟北京的茶馆一样,在广州像样一点的茶楼喝茶,还有女伶献唱,茶资约在四角左右,那只是一盅茶的价格,中间女伶歇唱时,总要点几盘点心,花费自然不只四角。但那时的茶楼多有名角出入,像小明星、熊飞影、秋海棠等,都在茶楼献唱。有时,还有香港的女伶远道而来,让客人一饱耳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月华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