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化区,荔博园为荔枝树打造出“天敌庇护人工小岛”,有效减少化学农药应用35%以上,满枝红果依旧格外甜。
在增城区,机械取代人工一天播种近200亩稻田;晶莹剔透、芳馥浓郁的丝苗米,正从这里飞往全国各地餐桌。
在南沙区,养殖塘在整个养殖周期从未换水,却仍保持水质稳定。塘里的缩骨大头鱼较传统养殖密度提高一倍。
(资料图)
阡陌之间、塘埂河畔,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离不开数以千计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下称“特派员”)的智慧加持。
乡村振兴,贵在得人。在广州市科技局的统筹指导、广州产投集团旗下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推进实施下,全市近年深入探索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逐步形成“构建平台、联企带农、转化成果、示范带动”的工作模式。
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特派员用脚丈量大地,助力绘出农民增收、农业致富、农村美丽的新图景。
成果变硕果:科研写在大地上
简陋的废弃矿泉水瓶,挂在硕果累累的枝桠下方。这个装有“果蝇诱剂”的简易装置堪称果树“守护神”。悬挂半晌,便有大半瓶黑压压的果蝇害虫,被诱杀于瓶中。
长期以来,一种名为瓜果实蝇(又名针蜂)的害虫,以各类瓜果为食。特派员罗劲近年陆续收到不同农户反馈,都剑指这一“顽疾”。
为此,罗劲团队决定研发一款能够根据不同种类雌、雄果蝇的喜好及活动特性,而制成的环保型香精型诱剂。经过在从化苦瓜园、橘子园、百香果园、火龙果园等多次试验,该团队成功研发新一代果蝇诱杀剂,并获得市场青睐。
“如果没有市场作为‘指挥棒’,我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埋头研发,是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罗劲介绍,“研制过程需要根据不同瓜果类型,分析哪些配方才最能吸引果蝇。市场之约,让我们有了试验调整的契机。”
去年底,在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启动大会暨供需对接会上,广州市成丰生态农场有限公司成功与罗劲团队对接。双方就果蝇诱剂签订了购买协议和代理推广协议,计划在南沙全面推广这一成果,让蔬果减少果蝇侵害和农药危害。
在罗劲看来,科技成果转化要以解决客户痛点为基础。这与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教授级高工胡惠萍的观点不谋而合。胡惠萍同样认为,学者不能躲在书斋里做学问,要把论文写到田间地头、鱼塘猪舍里。
前不久,广州市科技局主办、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的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供需精准对接会(增城、从化专场),促成28家农业企业与19名特派员达成20多项合作意向,约70%的技术需求方在活动中实现了与特派员精准对接。胡惠萍正是其中一名特派员代表。
“现在农业企业在采用新知识解决农业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许多农场主有微生物菌剂和微生物肥料需求,我们正好专门从事该项研究。”胡惠萍表示,深入一线才能面向农业生产经营全链条关键环节,与农业企业精准对接。
近年来,全市先后出台《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实施方案(2018—2020年)》《广州市进一步深化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政策,保障了特派员服务“下得去,出效益,能转化,可复制”。
广州通过鼓励特派员到田间地头开展需求调研,支持以“带项目+带成果+带资金”方式与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一对一合作关系,开展精准服务,切实解决了农业企业和产业发展的迫切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
尖兵共组团:人才分布全链条
每逢盛夏,荔枝熟时,荔果源(广州)家庭农场总经理陈立志都会枕戈待旦、火力全开。她要和果农一起与时间赛跑,天刚蒙蒙亮时就要完成采摘、检测、称重、包装等一系列工序,以保障荔枝的新鲜口感。
近日,除了丰收的喜悦外,陈立志还迎来一批“智囊团”的辅助。在一场“组团式”对接会上,荔果源与广州市科技特派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郭栋梁团队达成荔枝园区的升级改造合作,同时将携手不同团队专家,攻克困扰企业做强的“卡脖子”难题。
“我们定位是农业供应链企业。供应链有多个中间环节,上下游延伸较长。其间产生的技术需求,有待同步解决。”陈立志坦言,然而,过去的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很难一次性完成多项对接,只能优先解决最迫切的技术问题。
如今,广州将特派员服务“单兵作战”变为“组团服务”。以不同专业领域特派员组成专家团队,面向企业经营全链条各关键环节问题开展服务。此举促进了创业和技术服务向种植、研发、生产、检测、流通、销售等全产业链延伸覆盖。
“多措并举同时攻克各种问题,让企业成长的变数大大减小。”陈立志说,当前她正与“智囊团”一起同时攻克果实品质不稳定、贮藏保鲜技术不过关等问题。未来,荔果源还计划进一步与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唐昀超的团队,接触探讨机械采集方面的合作。
唐昀超团队长期致力于深耕自动化采摘示范、大数据云控管理平台、果园健康检测系统等科技领域。常年从事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前沿技术研究的唐昀超,对于农业科技的综合性专业交流感触颇深。
例如,农技专业专家需要与农艺专业专家合作研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农技专家研制了一台设备,却受制于农业地形而无法发挥效力,就会让研究大打折扣。”唐昀超谈道。
当前,广州根据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科技需求特点,正逐渐拓宽入库特派员的专业结构,从传统农业技术扩大至设施农业、数字农业、生态农业、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乡村规划、金融服务等相关技术领域。
“我们采取常年征集、分批审核入库方式,广泛征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热心‘三农’工作的科技人员入库。”广州市科技局农社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特派员入库人数已超3000人;他们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实现了广州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全覆盖、新兴产业全涉足。
沃野作舞台:双创打通增收路
水光潋滟海鸥岛,波光粼粼养鱼池。广州番禺的一处300亩农场里,承载着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华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周胜的创业梦。
“在校的科研教学为我积累了大量水产养殖知识。实践是检验这些研究成果的最好路径。”周胜谈道。2019年,他自愿报名成为一名特派员,希望让理论知识与产业前沿碰撞。
在与养殖户接触过程中,周胜观察到他们也需要学者从专业角度,指导如何防控鲈鱼病害、如何选择健康种苗、怎样减少病后损失、如何改善鱼塘水质等。
经过长期接触带动信任加深,周胜和海鸥岛一处农场(广州海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技术入股协议。由周胜团队从专业技术角度适时提供指引;由合作社农户负责具体执行、产业落地。
“通过技术入股合作,双方形成产业接力,我们提供技术支撑,农户则可以全身心、全天候值守池塘开展生产。”周胜谈道。创新创业并非坦途,然而通过各取所长、风险共担,学界业界提升了联手防范意外事件的能力。
前段时间,广州进入汛期。珠三角70%的对虾养殖户,由于天气原因被迫排塘(即养殖失败后清理池塘)。周胜与同伴负责的养殖塘却无一排塘,极大减少了损失。这正是由于科学规划混养轮养,病害有效检测与防控,精准营养喂料,生态健康养殖等技术手段的应用。
“这种实战案例,反而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新课题,也让课堂讲授变得生动。”周胜说。
迈向新征程,中央提出要“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广州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路径,强化创新要素和产业要素的集聚整合,构建高水平“双链融合”载体网络。
农村科技特派员带动的创新创业,正是广州科技产业化的生动实践和有益探索。当前,广州鼓励和支持特派员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所在单位等与农业企业及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
为做好农村特派员的服务工作,广州已建立以农村科技特派员库、农业科技成果库、农业技术需求库、科技特派员项目库以及科技特派员管理服务平台为主体的“四库一平台”。通过推动双向选择,实现高效精准对接。
据统计,广州农村科技特派员为各地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4000万元;使一大批农业新品种、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随着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迈向纵深,未来更多“智慧大脑”将携带科技的种子走出象牙塔,在更广茂的希望田野上,形成支撑乡村振兴的产业雨林。
【数读】
1.过往成就
截至2022年6月,广州农村科技特派员新覆盖全市7个涉农区170多个乡村产业,同时辐射帮扶广东省梅州市、清远市、湛江市等对口帮扶地市,及贵州省安顺市、毕节市、黔南州等东西部协作区,累计开展各类科技下乡服务1003次,培训农户及技术人员15964人次,推广品种476个(次),开发新产品57个,建立科技成果示范基地125个,示范面积13833.1亩。
2.未来目标
2022—2024年,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新增入库1000名;每年组织实施100项左右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三年累计选派300个左右农村科技特派员专家团队精准对接农业农村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在广州市7个涉农区建立300个左右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三年累计培训农业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人员、经营管理者、新型农民等超过3万人次,促进超过300个农业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创新能力,推广超过1000项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方法、新装备等)。
记者李鹏程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