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4月9日凌晨,海珠区江南中街部分区域划定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街道、居委的工作人员、社区医生、志愿者、下沉党员一呼百应,迅速组成抗疫的基层力量,打通了“最后一百米”,成为保障管控区内居民生活和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的坚实基础。 一个个“大白”的身影、一次次求助的呼应、一箱箱物资的运送,这一切的一切,让江南中街管控区隔离的居民感到安心。细致入微的服务,凝聚着温暖人心的力量,给予这里家家户户“淡定”生活的底气。
一个个生活保障群,写满了群众的需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合作合力,尽力满足居民要求。
4月19日早上10时许,广州海珠区江南中街管控区的居民杨毅刚吃完早餐,就穿上防护服到离家不足百米的管控区卡口上岗,这是社区实施封控管控的第11天,也是他成为志愿者的第9天。
为了管控区居民的快递在送达的路上不被雨淋湿,身着防护服的志愿者杨毅用手挡雨。
这天,他的第一项工作是进入封控区,投喂居民家里的两只小猫。
江南中街防范区涉及4个社区居委会、居民1.2万人;封控管控区涉及1个社区居委会,管控区有居民297人;封控区大部分居民此前已转到酒店集中隔离。海珠区和江南中街组织了333名下沉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为封控、管控、防范区的群众服务。此外,还有众多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驻扎在这里,他们共同构成保障力量。
江南中社区医院的医生上门为管控区居民做核酸检测。
杨毅是管控区7名居民志愿者之一。这个社区的人口结构偏高龄化,青壮年并不多。35岁的他是一名企业职员,“在毫无心理准备之下得知社区被管控,一开始我也很焦虑,也担心生活物资储备不足……但见到管控区的工作人员很忙很负责,为我们提供保障。”在封控管控的第二天,杨毅觉得自己应挺身而出,“我希望成为志愿者,为邻居们略尽绵力,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报名的次日他就被通知正式上岗。
9天多来,杨毅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管控区内运送快递、外卖等物资,中午、晚上上门给行动不便的长者送餐,间隙就到封控区内帮在酒店隔离的居民投喂猫狗,入夜后确认货架上没新的物资后,才回家吃晚饭。
志愿者上门,为封控区居民家中的宠物猫投喂猫粮。
江南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卓淑柔是很多街坊的老熟人。这段时间,她经常穿着防护服穿梭在管控、封控区里,上门为居民检测核酸、环境采样,并进行健康情况巡查,对记录在案的长期病患者进行问诊,了解其身体状况和药物需求。遇到有病痛的居民,还会提供治疗意见。“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是我们最记挂的,我们需多上门巡查才更安心,他们见到我们,心里也更踏实。”
管控区一居民的脚受伤了,医生上门教他做脚部康复训练。
半边清远鸡、一条鱼、一斤猪肉、四块豆腐、几棵葱……19日上午十一点半,冯海荣提着满满一大袋物资交给半污染区的工作人员。附近市场的档主近日每天都能看到冯海荣来买菜的身影。他是海珠区人民法院下沉江南中街管控区的党员。
这十来天,他主要的工作就是帮管控区内的居民跑腿。刚从市场回来,他又跑去五金店为居民买灯管。“尽我最大的努力满足各位街坊的需求,他们提出的要求,我都能做到。”他是海珠区下沉到江南中街的68名党员干部之一,这段时间,他们放下本职工作,成为居民可靠的后勤保障人员,“希望街坊早日开开心心解封,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志愿者为管控区居民送上刚买来的光管。
“每天为邻居街坊服务,我们的时间与内心都十分充实,大家一声声的感谢更是我们无尽的动力源泉。配合防疫人人有责,隔离期间不但没有隔离爱,反而让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获得更多。”志愿者杨毅的话,道出了很多防疫一线参与者的心声。“马上就要解封了,真希望疫情能快点过去,这样大家又能回到上班、上学、一盅两件的正常生活中去。隔离的这段时间,让我觉得这些平日习以为常的平淡生活,也是值得我们珍惜的幸福生活。”杨毅笑着感叹。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