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哔”“哔哔”两次鸣笛后,向左打一圈,回直,再向右打半圈,再马上向左,司机刘桂森熟练地操作着方向盘,驾驶着去年刚开通的“从913路”村巴,自从化吕田客运站出发。大约45分钟后,村巴将抵达13公里外的鱼洞村。村子在海拔500米的山上,常住人口100人左右,大部分是老人家。山风呼呼,红色的村巴蜿蜒在盘山村道上,穿过古朴的村庄,穿过茂盛的毛竹林……
从2019年5月起,广州巴士集团从化公汽陆续开通了20条农村客运线路。目前,加上农村客运,从化公汽共运营41条公交线路,覆盖从化167个、超七成的行政村,村民管这些公交车叫“村巴”。村巴像一条看不见的纽带,将曾遥远的乡村和城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近日,记者跟着村巴爬山进村,聊聊村巴、村民和乡村的故事。
45分钟的热闹
村巴在鱼洞村热闹一年多了。每月逢五逢十是吕田的墟日。3月10日上午10时许,拎着老人乘车卡的、挽着环保袋的、抱着巢础的、扛着一麻袋红薯的、牵着孙子的……提前吃过午餐的村民们已经在鱼洞村的车站守候着。10时15分,从913路村巴抵达站点。“滴!老人卡”,村民陆续上车。10时25分,村巴发车下山,驶往13公里之外的镇墟。
核载52人的公交车坐了不少村民,热闹得很。隔着口罩,村民互相聊起城里的儿孙、山上的苦笋、田里的番薯……这样的热闹将持续45分钟。11时10分,车辆抵达吕田镇客运站,村民纷纷下车,罗婆婆先去买猪肉和油豆腐,之后再去牙医诊所检查牙齿;罗爷爷要去换新的巢础;林阿姨要转乘其他公交将红薯运到城里;其他村民也纷纷去到镇墟购买生活用品……
从913路村巴2021年年初开通,从吕田客运站出发,驶往鱼洞村,途经两个村子。两年前,为了通公交,村道被拓宽了1米。新的村道能勉强通过两辆车。
2021年年初,在城市开公交的刘桂森被派来开这条村巴路线。他是吕田镇塘田村人,熟悉农村的情况,“村里很多人去镇上都靠摩托车,而住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人,他们很多都不会开摩托车。”
大多数坐村巴的村民如今还有从前的下山去镇里趁墟的记忆。村巴上一位鱼洞村的村民讲述,二十多年前,村里到镇上还没通公路,他们只能走山路去趁墟,光是来回路程就要三四个小时。后来,公路通了,村民可以搭摩托车去镇里,来回60块钱,每逢墟日,会有人开皮卡车上山接村民去趁墟,单程五块。这些年,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搬到了镇上住,常住人口只剩100人左右,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很多老人舍不得花钱,所以很少出门。有的摩托车也不愿意搭载年纪太大的老人。要是老人需要生活用品就只能请邻居帮忙捎带。
刘桂森记得,从913路开通首日,第一次发车抵达鱼洞村,很多村民都围观这辆只需要2块,老人还免费乘坐的村巴。“老人家说发梦都想不到会有公交车开上山,村民都拉着我去家里喝茶。”
一周1/3的空车率
车和人只在热闹中短暂停留,乘客去趁墟后,车厢便恢复了平静,这才是一辆村巴的常态。开了一年多村巴,刘桂森说:“空车率很高,一周几乎有1/3的班次是空车往返。”遇上寒潮天气和下雨天,出行的人更少,但车仍然要按照常规路线跑一趟,“万一有人有需要呢?”
山路狭窄,蜿蜒,刚开通时,刘桂森行车最怕遇到村民车速极快的摩托车。现在随着乡村旅游逐步发展,有时会遇到旅游大巴上山。两车相会,往往刘桂森需要缓慢地挪动公交车,退到可以两车同行的位置。除了路窄,村道还多急转弯,“老司机”的秘诀只有一个——慢一点。按照规定,公交车限速在40km/h以内,而在这盘山村道里,刘桂森平均车速只能开到25km/h,拐弯时甚至降至20km/h以下。
司机刘桂森
除了行车车速“慢一点”,发车也要“慢一点”。刘桂森的习惯是每次乘客上完车,他都会慢一点起步,慢出来的几十秒他用来往村里望一眼。“如果有人往公交车的方向跑来,那就再等一等。”“慢一点”“等一等”,这些村巴的特点与乡村的生活节奏高度契合。
除此,在穿行于山间的村巴里,还有一份独属朴素村民和村巴司机之间的熟识和信任。现在,远远见到乘客往车的方向来,刘桂森就能知道他要去哪儿,“来来回回都是那些人。”要是撞上陌生的面孔,刘桂森会多问一句“这是要上哪儿”,以免乘客搭错车。
司机毛鉴泉也有这样的习惯。毛鉴泉驾驶的村巴从914路穿行在良口镇和联平村之间,他对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印象特别深刻,住在城区的爷爷几乎每周会坐三四趟他的车到联平村。后来,他得知那位爷爷平时在城区接送孙子,趁着孙子去了学校,他就坐车回村里干农活,种花生,种得不多,主要是供自家吃和打发时间。下午,爷爷会赶末班车下山,回城里接孙子。
类似的老人并不少。毛鉴泉说,经常有住在镇上的老人搭车入村里干活,他们大多数会在距离联平村还有10多公里的地方下车,然后上山前往自家的果园,或者上山挖笋。那里没有设站点,但只要村民上车先和毛鉴泉打声招呼,毛鉴泉都不会拒绝。
除了村民,车上还有很多特殊乘客,比如宰杀了的走地鸡,刚摘下来的新鲜蔬菜,应季的瓜果……山上的村民经常会托毛鉴泉带农产品给镇里的家人,住在镇上的人也会托毛鉴泉捎日用品上山。每当村委需要收集住在镇上的村民的资料、身份证时,村民都会请毛鉴泉捎一下。“反正是举手之劳,我也不收费,都认识的,互相信任。”
不过,有一次有个村民想将电动车抬上村巴运下山。毛鉴泉拒绝了,易燃易爆的物品不能收。电动车不行,但单车可以。有一回,毛鉴泉驾车下山时遇到一个骑车的游客,车坏了,没法骑下山,游客向从914路招手。毛鉴泉停了下来,打开车门,“要是徒步走下去,路还远着呢。”
樱桃上山,砂糖橘下山
村巴用的是电车,每日都需要在从化城区的停车场里充电,所以一条线路会配置两辆车。每日上午,当从913路村巴上山接送村民时,另一辆已经充满电的从913路则化身为邮政专线,从红树湾邮政收发点将当天发往吕田镇的包裹送上山,这辆邮政专线的司机是汤木贵。
司机汤木贵
8时30分取车,9时在收发点接收邮件,将报纸、挂号信,或快递员特别叮嘱要亲手交付的包裹放在靠近司机座位的地方,其他的就放在车厢里,之后从红树湾开往吕田邮政局,途径江埔街、温泉镇、良口镇、吕田镇,历时近2个小时。整个上午,包裹是这辆公交的唯一“乘客”。这些年,上山的包裹越来越多。“樱桃有,车厘子也有,很多村民会网购这些外来水果。”汤木贵说。
上午从城区运至吕田的包裹
11时许,这辆装满包裹的村巴便抵达吕田邮政局交付快件。同时,汤木贵还会将自己驾驶的邮政专线交给刘桂森,让他用于下午载客。
下午3时,汤木贵会开着原本载客的从913路村巴下山充电。同时,他还会将吕田镇需要邮寄出去的包裹一同带去城区。平日的包裹比较少,但到了瓜果成熟的季节就会有很多应季水果的包裹,3月有青梅,5月有三华李,之后有番薯、大芥菜……那时的邮政专线几乎成了果蔬专线。
延续了这样交邮合一的模式。2021年10月,从化公汽开通公交客货邮融合服务,公交车参与到从化物流运输环节。从化公汽旗下21条线路深入从化各个街镇的村庄,运送乘客的同时免费运送包裹,将外头的产品带进去,里头的农产品带出来,这些线路覆盖57条建制村,平均每日运送的邮件达到500余件。
公交车载客的同时会将发往村里的包裹运进村(杨智伟 摄)
这一服务刚启动时就遇上了砂糖橘成熟的季节。从1路公交车的路线从从化城区到江埔街的村庄,途经36个站点,司机郑水邱打趣说,那阵子他车上除了乘客就是砂糖橘,几乎每日末班车都会砂糖橘“上车”。最多的时候,郑水邱运送了整整30箱砂糖橘。村民的砂糖橘由村里的电商统一收购,再通过网络销售出去。每日网销的砂糖橘打包好,待到从1路末班车抵达村子时,砂糖橘就会坐着公交车去城区,再由邮政公司将它们发往全国各地。
公交车载客的同时会将发往村里的包裹运进村(杨智伟 摄)
7点10分抵达的公交车
正常情况下,从905路的发车时间是早上7时,但周一的早晨例外。周一早上6时45分,从905路的司机黄志光就得驾驶着一辆空公交车进入高峰村。他不走常规的公交路线,而是从国道绕进去村,比往常快25分钟,7时10分抵达这趟公交常规路线的第14个站高峰村委,去接村里的20多名初中生到5公里之外的河东中学。
村巴相对灵活,每日收班后,车队长都会在后台收集客运数据,结合村子的实际需求对公交进行动态调整。之所以有这趟为20多名初中生“定制”的周一早班车,是因为高峰村找车队提了需求。
这一趟车大部分乘客都是学生。黄志光经常遇到小孩刚踏上车门,又想起落了东西在家,连忙拜托他等自己一下的情况。
去年有一回,黄志光遇到一个小女生不小心将一张10元钞票误投进了收款箱。小女孩站在原地,着急得都要憋出眼泪了。黄志光就向车厢的一位家长借了10元现金给了小女孩,自己线上转账还了给家长。“自己也有年龄相仿的小孩,零花钱可能刚好够一个星期花。”黄志光说。
疫情初期,有些学生因为没健康码上不了公交车。黄志光总会耐心停下来,借出自己的手机给学生打电话联系家长,线上发送健康码。
和开城市公交不同,村巴每天要走村道,爬山坡,转急弯,遇到天气不好的日子,大山之间,可能只有一辆车在前行,车上也仅有一两名乘客。村巴司机得有过硬的车技,还得耐得住性子。
但采访每一个村巴司机,他们总能分享一些开心的事。比如那个周一的早晨,一个上车刷完卡的小孩冲着黄志光喊了声,“早上好”;比如汤木贵从城区开往吕田镇,穿过从化三大旅游重镇,一路上有流水哗哗,山花浪漫,都是最好的风景;比如到了杨梅成熟之季,村民会摘一袋自家的杨梅塞给毛鉴泉,他虽以“我家里也有”婉拒,但也能感受到村民的情谊;比如抵达鱼洞村之后,住在车站旁边的那户人家总是招呼刘桂森下车,“来我们家喝杯茶。”
(感谢杨智伟、钟炽明协助联系采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钻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何钻莹、苏韵桦(署名除外)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