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希台 通讯员 高瑞霞
对一位常年奔走在农村一线的“供销人”来说,一边工作一边匆忙吃下午餐几乎成了常态。
(资料图片)
2022年,为了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覆盖到户,赵湛不自觉地进入了“全天在线”状态。即便这样,“我也不是很满意现在的效果”。他还是想看看自己的努力在下一年能否有更大的突破。
“软钉子” “硬钉子” 新希望
“赵总,今年田里种什么比较好?”“粮食产量不错,但是都堆在家里,不知道往哪里卖。”……
每次接到农户求助的电话,赵湛就很懊恼——3年过去了,公司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还是不能覆盖到每一个农户。
2019年,赵湛担任供销系统社有企业湘潭市惠农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带领团队开创出了代育、代耕、代插、代防、代管、代收、代烘、代储、代加、代销的“十代”农化服务,并在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推广。目前,已经完成全市45个土地托管中心综合型服务平台建设,服务面积达40万亩。
从“十代”服务中受益的农户不在少数。62岁的刘海清是湘潭县中路铺镇毛塘村人,在镇供销惠农土地托管服务中心开展“半托管”订单种植,60亩“美香占”优质稻亩产500公斤,收入8万多元,除去成本利润可观。
“以前我们服务的农户在年底收入都不错,心里很开心;以前能解决500亩土地上的问题,我就很有成就感。”赵湛说,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他才发现,自己的“满足”有点过早了,很多地方的农户仍然被“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困扰着。
2020年,省供销部门在全省推广“两个到户”(联结到户、服务到户)工作。作为“两个到户”的载体,这两年,湘潭市供销系统也在全市各行政村逐渐恢复了村供销合作社,这让赵湛看到了希望。
然而,结果还是离赵湛的预期有很大差距。许多村供销合作社因为“势单力薄”,没能真正发挥出该有的作用。想要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必须和村集体合作,才能在短期内、在最大范围内提升服务覆盖面。
创业路上的“先行者们”,往往果敢主动、敢为人先,赵湛挨村去找村“两委”商量合作事宜。
“供销合作社和村集体都是合作经济组织,双方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围绕粮食安全进行合作,是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必然选择,政策、市场、农民都需要。”这一句话,赵湛说了不下百次,但能真正给予他回应的人却不多。反而是各种“软钉子”“硬钉子”,赵湛不知道碰了多少回。
“说不难过是假的,但是事情还得做啊。”赵湛说。
不过,也有让赵湛高兴的事。2022年3月,湘潭县石潭镇同庆村供销合作社成立。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占股20%,拥有农机设备9台,业务范围涵盖农资产品销售、农机作业服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
雨湖区鹤岭镇、湘潭县中路铺镇菱角村及荷塘村、湘乡市白田镇东茅村……愿意和供销合作社一起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村集体越来越多。
员工要效益 农民要公益
创业,问题总是一个接着一个。
“去年农资销售也遇到了新问题。化肥、种子的销售情况还好,出问题的是农药的售后服务。”赵湛说,如果有新的病虫害发生,农药的使用效果就不能保障。农户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有时会产生一些冲突。
创业者往往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心。经过3年的创业,不管遇到什么问题,赵湛都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但是,有一个问题却困扰了他好久——如何平衡公司的公益性和效益,“作为供销合作社的企业,我们要体现一定的公益性,这是供销合作社的宗旨决定的。同时,我们也要讲效益,这样才能让企业长久发展下去。”
在平时的服务中,赵湛总是想着让种植户多挣钱,公司的利润被压到最低。但公司没有利润又很难持续发展,赵湛很无奈。
公司利润高了,种植户就挣钱少;种植户挣钱多了,公司的利润就低,似乎陷入了一个无解的循环中。难道真的没有解决办法吗?赵湛陷入了沉思。
“中央厨房”项目的运营,让赵湛又看到了希望。
“中央厨房”项目由湘潭市供销合作总社与湘潭华银集团共同投资建设,赵湛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项目围绕建设“基地+中央厨房+冷热链配送+学校食堂+餐饮终端”的产业链平台,着力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一体化管理服务系统。目前,“中央厨房”已为雨湖区的13所学校提供学生餐配送服务。
“农业要有全局意识,不能仅着眼于第一产业,应往二三产业延伸,形成产业链。”赵湛说,产业链条“活”起来,才能让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主体都从中获益,最终实现共生共赢。
“我也不知道这个措施是否能解决效益和公益的问题,但是我相信,只有把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都链接起来,才能形成价值链,才能让农户愿意种田,才能留住人才,才能不断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赵湛表示,他很期待这个“良性循环圈”早日到来。
热门
联系我们:435 226 40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京ICP备2022022245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