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有方看湘潭”系列报道②
竹埠港的“绿色蜕变”
(资料图片)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廖艳霞
桂花、茶树、樟树、栾树、杜英……初冬时节,走在竹埠港这片曾因工业污染寸草难生的土地上,宛如置身一片灌木丛林。“空气好了,水清了,鱼多了,环境越来越好了!”在当地江边生活了70年的许亚代一脸轻松惬意。
竹埠港老工业区西临湘江,地处长株潭三市交界中心,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上世纪80年代为全国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2011年,这里还有28家企业,年工业产值45亿元,税收1.12亿元,是湘潭经济的“肱股之臣”,但长期依靠重化工业“吃饭”,土壤、水、空气质量受到严重污染。
2014年,湘潭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向省委省政府递交了责任状,坚决全面关停辖区所有化工企业。按照“关停、退出、治理、开发建设”的步骤,当年,竹埠港在我省率先实现污染企业整体关停,为湖南省乃至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竹埠港摘掉“污纱帽”后,年减排废水264万吨、二氧化硫约6000吨、工业废渣约3万吨,遗留下来的厂房、建筑垃圾和废渣废水,都进行了妥善安置和处理。
斩断污染源后,竹埠港开始探索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通过前期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发现,竹埠港老工业区面积大、污染类型多、治理成本高,给治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为进一步摸清区域污染情况,为后期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撑,湘潭市邀请中国环科院、省环科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联合对竹埠港老工业区及周边农田开展系统性的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重新调整治理思路,并制定风险管控方案,竹埠港开始积极探索实施全国首个大区域复合污染区污染治理风险管控和再开发建设。
“新思路避免大挖大治,调整图例利用规划,力求实现环境风险最低化、治理成本最小化、治理效果最优化。”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有关人士介绍,风险管控方案按照分类施策、科学治理,综合开发、分片治理,政企合作、多元治理的方法,减少修复土壤100余万方,节省修复资金8亿元。
在治理过程中,竹埠港严格根据规划用途,按照“以治理带开发,以开发促治理”的思路,加快“退二进三”进程。“重污染区域土壤治理后实施了覆土复绿,主要用于绿化景观;较重污染区域主要规划为绿化景观和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污染较轻区域主要规划为公园、道路等公共设施,避免过度修复治理。”岳塘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竹埠港已累计完成土壤修复治理58.6万立方米,处置危险废渣3.8万吨,处理废水约8.8万吨。
如今,踏上曾经的老硫酸厂湖南科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土地,早已换了“天地”,再无往日的喧嚣,也没有刺鼻的气味,目之所及,蓝天白云,树木茂盛,随便一拍就是一幅静谧风景图。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许亚代不禁感叹,“现在来竹埠港,四季皆风景!”
热门
联系我们:435 226 40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京ICP备2022022245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