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将乱停放的电动车推入车位。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韬 摄)
“我们这十年”系列报道之三
【资料图】
“执法”与“服务”之间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珊
人物档案
张勇,45岁,岳塘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教导员,从业10年
2012年年底,张勇从原广州军区退役,分配到原岳塘区城管局工作,他原本以为,到地方工作应该相对轻松些,压力会小一些。然而,事实证明张勇有点想当然了。
张勇到城管局报到时,岳塘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才成立一年多,他所在的市容大队只有20多人,负责城市“六乱”整治工作,“当年志愿者群体不大,大多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很少,劝导力度有限,群众接受度也不高。”张勇回忆,当他带着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劝导群众不乱吐、乱丢、乱穿马路时,得到的并非完全友善的回应。“过马路不走斑马线还要罚款?”“丢个果皮在路上怎么了?又不是你们家的。”张勇没有想到,城管执法人员居然要处理这样鸡毛蒜皮的问题。有时候为了一张20元的罚单,市民与城管执法队员还会发生冲突,甚至需要出动派出所民警调解。
2014年,张勇调回直属大队,主要负责市容市貌的整治工作。“那一年湘潭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市容整治工作也变得错综复杂。”张勇回忆,当时他负责岳塘区建设路口周边环境整治,情况非常复杂,那里不仅有大量违规摆放的小摊小贩,更有店铺违规将摊位摆到了店堂之外,且没有做好“门前三包”工作,影响城市环境和形象。
为此,张勇和同事们分多班多次开展整治行动,他们的身影出现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当时的莲城夜市还没有建设,但有30户左右的夜宵摊却经常在这个地方违规摆放,不管是油烟排放还是卫生状况都不合格。”城管队员的整治任务很重,面对的摊主多数是没有稳定工作的弱势群体,执法难度可想而知。
“冲突时常发生,执法得不到理解,甚至有几次我们城管队员在执法时被摊主用刀子追着跑。”张勇苦笑着说,每当这种情况发生,不但引发群众围观议论,还会引发交通拥堵,城管队员和小贩之间俨然成了“猫和老鼠”。
2013年8月的一件事,让张勇记忆犹新,给他很大的触动,也在一定程度改变了他的工作方式。那一天,岳塘区城管执法局接待了一个特殊的访客,他叫刘保民,河南人,到湘潭7年多,先在建筑工地打工,因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无奈摆起了小摊卖酸辣粉。刘保民在晓塘路口违规摆摊时,被执法队员依法对摊担实施了暂扣处理。但刘保民的一番叙述让大家了解了这个苦难的家庭,刘保民患腰椎间盘突出,妻子患有糖尿病,儿子小刘还身患先天性心脏病。张勇来到刘保民家中,看到小刘因做手术胸口还有一道十几厘米的疤痕,背部腰椎明显变形,无法正常行走。一家人为了筹钱给小刘再做手术,只能蜗居在晓塘路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出租屋内。
对刘保民违规摆摊一事,执法队员研究之后对他进行了说服教育,刘保民承诺以后到指定路段摆摊。执法人员不仅退回了刘保民的手推摊柜,还当场给他家捐了款。刘保民和城管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解囊相助。
刘保民的事让张勇很有感触,“城管执法是为人民服务,和摊贩、商铺不应该成为对立的关系,如果执法者能从内心转变观念,把群众的服务做到位,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乘着湘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东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了新台阶,城市管理的步子也迈得更大。建设路口的莲城夜市规范起来了,以前零散的摊贩都搬到了这里集中经营,数量也从原来的30多个到了现在的132个。莲城夜市主要由物业公司管理,城管的工作主要以指导和检查为主,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让莲城夜市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其运营模式吸引了外市城管部门前来“取经”。张勇不由得感慨:“城市建设的成果促进了城管执法的进步,硬件条件的改善势必会导致软件的升级。”
展望未来
时光荏苒,张勇见证了湘潭城区十年来的日新月异,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城管事业的一份责任心。随着城市管理“721工作法”的推行,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要求各地改进工作方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湘潭市城管执法工作越来越注重服务,随着城管执法App的上线,视频在线执法逐步代替了现场执法,不但减少了冲突也更易固定证据,让违法事实更加清楚,处理更加恰当。“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只要穿上这身城管制服,使命感、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城市不断变美,我们也将与时俱进,尽力处理群众投诉,促进诉求落实解决,这也是城市管理为人民的真实写照。”张勇说。
热门
联系我们:435 226 40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京ICP备2022022245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