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文艺志愿者在学校表演《变脸》,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记者 谷桔 摄)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谷桔 实习生 张一铭
傍晚,烈日的余晖仍然挥洒着炙热,经过一日暴晒的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热浪腾腾。市民陆续出来休闲了,市艺术剧院舞美队的演员们也已到达“送戏进景区”演出现场。搬运设备、架设灯架、装灯、安装音响、铺设线材、连接电源……汗水滴落在地面马上就蒸发了。大家全然不顾,擦一擦继续。灯光电源接通,点亮,音响连接好,放音。所有工作准备就绪。这时,大伙才有时间喝上一口水,因水分大量流失,一瓶水“咕咚”几口就喝完了,然后拿出预备的干爽衣服换下湿透的衣服,准备演出。这是市艺术剧院的文艺志愿者开展“送戏进景区”公益演出活动中的一个场景。
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湘潭市组织文艺志愿者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演艺惠民”活动。“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活动开展以来,市艺术剧院聚焦群众和基层单位文艺演出需求,同时助力“周游三湘 嗨够湘潭”活动,送戏进景区、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就这样提上了日程。
今年的三伏天气,平均温度比往年更高。台下的观众也是个个汗流浃背,有的拿着蒲扇,有的吃着冷饮,大家都在想办法获得一丝丝清凉。舞台之上,聚光灯下,演员们则依然光鲜亮丽,其实,背负一身妆容卖力演出的他们早已全身湿透。
传统戏剧妆最热,光是头部就要包捆好几层,先是用小网子网住头发,再用大网子吊眉,接着还要包一层黑色的水纱,最后再戴上几斤重的头饰。戏服一般都是价值不菲的真丝材质,为了保护好戏服,演员们需要穿上内衬和护领,如果是“花脸”演员,还得额外穿上一个棉质的廓形内衬,就像在身上套了一个棉袄。而传统打戏最累,常见的“武生”背后有好几面旗子,这是需要用绳子捆绑在身上的,表演中唱念做打一样都不能少,一场演出往往要半小时,里三层外三层戏服的约束、动作戏的大幅运动量,再加上高温天气和聚光灯的热量,闷热难受和辛苦程度可见一斑。
入夏以来,市艺术剧院的文艺志愿者们共计演出了20多场,其中窑湾演出就有十余场。大家甘愿放弃夜间休息,冒着中暑的风险,激情满满奉献一台台精彩演出,却没有一人叫苦。因为,随着演出的持续进行,观众一天比一天多,掌声和喝彩越来越热烈。每天19时30分开始演出,很多观众提前一个多小时到这里抢占好位置。这里逐渐成为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一个文化亮点,为助力夜经济贡献文艺力量。
在中小学校的演出,让演员们获得的是另外一种喜悦和成就感。每一次演出,几乎都是全校师生观看。所到之处,孩子们普遍表现出对传统戏剧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表演传统节目《变脸》时,孩子们忍不住纷纷走上台和演员交流,了解瞬间“变脸”的秘密。演员刘大方说,“通过我们的表演,传统艺术的种子撒播到了孩子们心中,这是一种传承和发扬。”
今年,市艺术剧院有70场惠民公益演出任务,但他们计划演出100场。
眼看着演出又要开始了,演员们多准备了几套干爽的衣服,大家都笑着说:作为一名专业演员,不管条件多么困难,上了台就要对得起专业演员这个职业!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