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谷桔
近日,在市博物馆特展一厅,不少市民在一场名为“吉光片羽”的陶瓷展中流连忘返。从史前白陶亚腰罐、战国原始瓷瓿,到西汉漆皮陶壶、唐代长沙窑,再到南宋衡山窑粉地彩绘瓶、清代釉下五彩山水人物纹瓷瓶……我们挑选了几个精彩瞬间,从中探寻湖南陶瓷发展的故事。
白陶亚腰罐与艺术浪潮
距今约7800—6300年前,一种装饰繁缛的白陶在湖南广为流行,白陶上的图像极富表现力,凤鸟、兽面与太阳等典型纹样成为后世反复表现的母题,掀起了史前中国的第一次艺术浪潮。距今约6300—5500年前,湖南地区的陶器以红陶为主,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彩陶,部分彩陶无论器型还是纹饰,都具有显著的中原庙底沟文化特征,证明由中原彩陶掀起的第二次艺术浪潮已越过长江,波及洞庭湖地区。
唐“二月春丰酒”
长沙窑的生产中心在今长沙市望城区石渚湖沿岸一带,此地的制瓷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产品与同时期湘江下游岳州窑各窑场相近。安史之乱后,因北方窑业移民的加入,长沙窑融合南北制瓷工艺,逐步形成了以高温釉上彩为主要特征的窑业体系,并在中晚唐盛极一时,其产品装饰新颖、胡风浓郁、畅销海内外,是九世纪全球规模最大的彩瓷产地。长沙窑瓷器是九世纪全球海上贸易的典型商品,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陶瓷贸易的第一波高潮。
醴陵窑釉下五彩“秋江待渡”瓶
清雍正年间,醴陵沩山的优质瓷土矿被广东籍窑业移民发现,旋即开厂建窑,招工传习,烧造规模日益庞大,产品以土青花为大宗。清末土货滞销,醴陵沩山窑户岌岌不可终日。为振兴实业,熊希龄于1905年在醴陵开办湖南瓷业学堂,1906年创立湖南瓷业公司,1908年瓷业学堂研制出玛瑙红、海碧、青草、艳黑、赭色五种高温彩料,采用“三烧制”创烧出前所未有的釉下五彩瓷器,并屡获国际大奖。自此醴陵窑声名鹊起,终成新一代瓷都。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