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片土地播洒爱与希望
——湘潭教师永顺支教侧记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肖中华 实习生 张宇轩
(相关资料图)
离开湘西永顺快一个月了,看到孩子们6月底离别之际送给她的那罐幸运星,湘潭县茶恩寺镇中心学校楚琳瑛的思绪飘向了永顺大山深处。短短一年的支教经历,注定会成为她一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过去的一年,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来自各县(市)、园区共34名老师赴永顺支教,凭责任担当在另一片土地书写“三区”支教动人的篇章。
夫妻齐上阵
这批赴永顺支教教师中有6对教师夫妇。其中,来自岳塘区的汤敏、顾蓉夫妇已经连续6年支教,堪称“支教专业户”。
在受援学校青坪学校,顾蓉教小学五年级语文,汤敏教初中七年级物理。顾蓉夫妇在上好课的同时,将青坪学校打造成支教教师往返湘潭永顺的温馨驿站。
支教教师到位后,从地图上看,受援学校分布比较分散。夫妇俩两天时间内自驾500余公里,拜访了除县城以外所有受援学校。每到一地,他俩和大部分学校领导进行了交流,了解支教老师的食宿情况,提醒每位支教老师工作、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
“我们是第三年来永顺支教,知道最偏远的两所学校附近没有餐馆。因此每次出发前我们都做好中餐,估算着时间在饭点到达这两所学校,和这里的支教老师共进午餐。”做得一手好饭菜的汤敏在走访中大显身手。
青坪是永顺各受援学校回湘潭的必经之地。支教老师将青坪当成了往返两地的中转站。顾蓉夫妇不是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便是请他们到青坪学校附近的餐馆吃饭。一年下来,这家餐馆的老板也能炒一手地道的湘潭菜了。
为了丰富支教老师的业余生活,缓解思乡之苦,顾蓉夫妇经常组织支教老师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如上山采野菜、烹制各种可口的小食品等。一年下来共组织了6次大型活动,所有费用都是顾蓉夫妇等倡导者自掏腰包。
来自湘潭县的教师谢文杰、胡雪芝夫妇,带着3岁的孩子到永顺支教。
“我原是学校的校长,以前每年送老师出去支教。现在年龄大了,很想去感受、体验一下支教生活。所以,去年我辞去校长职务申请支教。”谢文杰说。
夫妇俩被分配到永茂学校。胡雪芝教小学三年级英语、谢文杰教初中九年级物理并担任九年级133班班主任。
支教期间,夫妇俩耐心教孩子们英语发音、做物理实验,翻山越岭到留守儿童家开展家访,带着爱心耐心陪性格内向的学生聊天……
传授知识,传递关爱
远离亲人朋友来到永顺,湘潭支教教师胸怀大爱,肩扛责任,教孩子们知识,引导孩子们勇敢、自信、快乐地生活。
来自湘潭县杨嘉桥镇三合小学的支教老师唐维新,在永顺县溪州芙蓉学校上完第一节语文课后,发现当地孩子平、翘舌音发音不标准,舌头捋不直、卷不上。
“那次学古诗《夜宿山寺》,我特意一字一顿地范读诗题。齐读的时候没问题,指名读就闹笑话了。”
没办法,唐老师只得临时搁置发音练习,认真上网搜索资料,从发音部位(特别是舌头的形状)到发音方法的图示比较,让二年级的小朋友增强了直观感受。做了充分准备之后,她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念准‘z c s’和‘zh ch sh’,说好普通话”的活动课。
功夫没白费,经过多次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孩子们的发音清晰、准确多了。这为他们将来长大后到外面闯世界打开了方便之门。
张启明是湘潭县18名支教老师中唯一的音乐老师。他到受援学校万民学校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克服重重阻力开设口琴班。
口琴以及教材花了2000多元,他自掏腰包买来口琴,免费提供给20多名学生使用。支教老师的到来,让山区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了口琴这种乐器。
“从目前来看,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吹歌曲能吹出复音效果。虽然短短的一年很难达到一个专业级别水平,但是播下了音乐的种子,总会发芽、开花、结果。”张启明说。
在万民学校,他多次帮助学生:有肚子痛的,他帮他们拿藿香正气液;有摔了脚的,他帮他们擦红花油;还经常跟学生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对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疏解引导。
张启明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家里比较穷,冬天也没袜子穿。有天很早到学校,班主任老师见他那样,就从办公室拿来报纸把脚包起来再穿进鞋子,让他能尽量暖和一点。
“这件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影响了我一生。作为一名老师,就应该随时关爱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
来自湘机中学的冷棒香老师,所支教的学校是永顺县万坪镇河西杉木河畔的永顺三中,这是该县唯一一所农村高中。
到校第二天,校长和教务主任特意将她叫到办公室,问道:“你在湘潭除了教过生物还教过其它科目吗?”
她当时一听就懵了。因为2020年在这个学校支教的老师也是湘机中学的。他本是历史老师,但这边缺生物老师,所以在这里教生物。
短暂的沉默之后,她说:“你们学校原来不是缺生物老师吗?”校长说:“现在不缺了。除了生物之外,你还能教其它科目吗?”
看来教生物是不可能的了。她想了想自己的能力,除了生物之外,物理是她一直很喜欢的科目,也是当年高考将近满分的科目,化学是当年学起来觉得很简单的科目。“物理和化学应该也可以试试。”
校长一听神色大喜,说:“我们原来的物理老师这个学期刚调走,我们学校缺物理老师,你就担任初二年级的物理老师吧。”就这样,她成了一名物理老师。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她将实验带入课堂。每次从实验室回来,学生们总会说:“我们以前从来没有进过实验室。”
虽然上实验课比在教室上课辛苦,准备物理课比准备生物课要吃力。但看到孩子们的笑脸,看到他们物理课上期待的表情,冷椿香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彰显了担当,收获了友谊
一年来,湘潭支教老师凭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及良好的师德师风,彰显了伟人故里支教人的风采,赢得了受援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
“学校不被看好的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及格率从之前40%多提高到70%多。其中汤敏夫妇功不可没。在教学生的同时,夫妇俩通过上公开课和评课指导当地教师,让当地教师的业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青坪学校校长充满感激地说。
“133班班风正、学风浓,九年级几次物理测试,谢文杰教的两个班及格率和平均分都相当高。物理实验考查中,绝大部分同学都是满分。他们的课深受学生喜爱。尤其是胡雪芝老师的英语课,她一出现,孩子们就像过节似地欢呼雀跃。”永茂学校领导对支教老师赞赏有加。
“湘潭支教老师一年就为永顺节约人头经费500多万元。永顺教育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跟支教老师的卓越表现与辛勤付出息息相关。希望接下来湘潭能派更多的教师来永顺支教,到时我们一定前来湘潭迎接——迎接永顺教育的未来与希望。” 6月24日,湘潭市教育局赴永顺县调研座谈会上,永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动情地说。
在克服水土不服、彰显责任担当的同时,支教老师也收获了友谊。
住在谢文杰夫妇对面的一对当地教师夫妇看他俩带着娃支教,主动给他们提供家人般的帮助和温暖。
“首先是连上了他们家的网。看我们没有洗衣机,热情嘱咐我:‘你们的衣服到我家搅哇。’一年下来我都是用他们家洗衣机脱水。他俩的娃和我们家的娃同龄,我们两家的门时刻对开着,亲如一家人。”胡雪芝介绍。
有时支教教师在永顺县城打的,一些的士司机聊天中一旦知道他们是来自湘潭的支教人,主动不要车费,并热情地介绍永顺县城的相关情况:老司城、湘潭大道、湘潭广场……
“我们忘了他们是支教老师。”6月底临别之际,永顺县教体局和各受援学校的教职工对支教期满的湘潭支教老师恋恋不舍。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