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主体 育‘青山’”系列报道③
家庭农场“变身记”
【资料图】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姿雯
每次临近周末,雨湖区姜畲镇河头休闲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杨满总是习惯性打开手机,查看周末的天气,以便提前为前来周末游的客人准备食材。夏季来临,龙虾和甲鱼是点单率最高的菜,而她承包的杨柳托,龙虾、甲鱼、鳜鱼、刁子鱼都在今年进入了盛产期。
杨柳托是雨湖区姜畲镇易建河村的小“水库”,承担着约400亩农田的灌溉。10年前,在外务工的杨满得知村上的杨柳托可供承包,打包就往家里赶。可有着60亩水面面积的杨柳托,因多年未清淤,蓄水量大大减少。想要承包用于发展养殖业,首先得清淤,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铁了心回乡发展的杨满,一狠心一跺脚,东拼西凑投入了几十万元整修杨柳托。
原本以为,整修后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养鱼了,杨满外购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苗放进杨柳托。为了让鱼有足够的生长期,除了满足农田的灌溉需要放水外,杨柳托多年未干塘,杨满就指望着来年有个好收成。
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杨满承包杨柳托的第五年,湘江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易建河村附近的撇洪渠发生了垮塌,杨柳托跟着遭了殃,眼看着年底就能变现的价值约60万元的鱼全部打了水漂。杨满只得“打断牙往肚里咽”。
怎么办?“塘”还是要包,鱼还是要养。但这次杨满转换了思路,她决定不再养四大家鱼了,而是发展特色养殖。考虑到成本问题,她小批量采购了刁子鱼、鳜鱼、甲鱼等特色鱼苗,还参加了有关技术培训,边学习特色养殖的专业技术,边开展生产实践。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杨满的特色养殖开始有了起色,她也逐渐扩大了养殖规模,特色养殖的面积从60亩扩大至了100亩。听说这里有特色淡水鱼,不少垂钓爱好者慕名而来。他们在水边往往一坐就是一整天,中餐、晚餐都在杨满家解决了。回去时,还带走不少特色鱼。
“干脆搞个农家乐。”在亲友的建议下,杨满也动起了这个心思。由于养殖面积达到家庭农场的标准,2015年杨满注册了个体工商户,办起了家庭农场。
就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到周末,自己的家庭农场经常是满负荷运转。不仅鱼有了销路,回头客还不少。因为养殖的都是特色鱼,家庭农场的效益可观。杨满又开展蔬菜、瓜果种植,一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二来还可为游客提供自行采摘项目,丰富家庭农场的游乐内容。
过去的经验告诉杨满,不管开展哪一项农业生产,都需要掌握技术。市委、市政府和雨湖区委、区政府了解到她的需求,为其安排了科技特派员,市级科技特派员主要指导水产养殖,区级科技特派员主要指导休闲农业发展。
如今杨满的家庭农场办得有声有色,春季播种,夏季施肥,秋季丰收,冬季整修,每个季节都闲不下来。用杨满的话来说,她每天都是忙得“脚不着地”。家庭农场的员工最多的时候达二三十人,都是村里50岁左右的劳动力。
为了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杨满还将自产自销的水产品制作成特色农产品,供游客选购。去年,她的家庭农场营业收入达到1500万元。
“不如将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好扩大再生产。”今年初,市场监管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多次前往杨满的家庭农场,根据实际情况,为她出谋划策。这正好与杨满新建特色农产品加工车间、扩大生产规模的计划不谋而合。
今年2月14日,杨满来到雨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登记窗口,将个体工商户变更为了股份制休闲农业公司,随后便启动了1000平方米特色农产品加工车间的项目,用于晾晒、腌制、包装特色农产品。由于特色农产品带来的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一半以上,杨满信心十足地说,公司今年的营业收入预计可超2000万元。
如果顺利实现目标营业额,河头休闲农业有限公司则可以升级为规上企业。目前,在雨湖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河头休闲农业有限公司正积极申报省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百企培育”项目,公司负责人杨满越来越忙却是越来越得劲。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