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拍摄现场。
“银发一族”拥抱“数字生活”系列④
40多人集体触“电” 拍了首部微电影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静
伴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一个清脆的女声旁白响起:“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本学期的老年大学的学习生活,又被我们写成了一个段落!在这里我们芳华延续,感恩遇见!看啊!我们同学走来了。”
这是一个12分钟微电影的开头。微电影名叫“一堂教学课”,是学而优老年大学手机视频拍摄与制作班的第一次实践作品,由40多名学员共同完成。
4月19日,班上年纪最大的学员、今年73岁的王希焱谈及首次触“电”感受,感慨良多,张口来了一段顺口溜——“学而优有摄影班,学员求知不畏艰。感恩良师传技艺,更欣益友共钻研。一期尝试微电影,自编自演乐开颜。更高目标在登攀,新的学期不等闲。人老心美思进取,最红夕阳每一天。”
首次触“电”
“自己退休以后,每天转转菜场,带带孙女,根本没再学习进步。但是单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通知退休党员去开会或学习,所有通知都是发在退休支部群里,党费也是在手机上缴纳,当时就觉得自己落后于时代了。”张宜坚坦言,从智能手机“小白”到拍摄微电影,对自己而言,这个变化太惊喜了。
当老师徐柏林说:“我们第一次实践作品,就是全班合作,尝试拍部微电影”时,全班都沸腾了。“拍电影?!”“只看过电影,我们能行吗?”“来学习就是求进步嘛。”大家七嘴八舌,都跃跃欲试。不过兴奋劲一过,大家马上犯难了。拍电影首先得有剧本,谁来当编剧?班上同学们的头一个个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没有人会。
热心的班长贺华明和市一中退休的黄洪波一合计,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人:陈燕。陈燕和贺华明一起参加过舞蹈班,她和黄洪波是同事,关键是教了38年高中语文的陈燕爱好写散文,在圈内小有名气。
“黄洪波和我说的时候,神神秘秘,只说找我有点事。”陈燕想起自己第一次当编剧的经历,也觉得特好玩。“那天他们把我领到教室,全班40多个人就集体鼓掌,这热情,这架势,不答应都不行。”
陈燕虽然“赶鸭子上架”应承了,但她没写过剧本,写啥主题呢。她想起自己从2012年退休,就辗转在娘家北京、婆家山东、工作地湘潭上了10年老年大学,当即决定写一个反映老年人学有所乐的本子。
身兼数职
剧本有了,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拍摄前,徐老师拿出手机,打开多媒体屏幕,向同学们演示如何给视频加音乐,如何给视频加文字,手机摄影如何取景、对焦、采光,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把自己传授的知识演示得淋漓尽致。
可是,拍电影是个系统工程。导演、摄影、演员、服装、场工、配音、配乐……叫得上名的“职务”都一大堆。“反正是玩,班上学员人人身兼数职。”在老师兼“导演”徐柏林的指导下,全班按照分镜头脚本,分成三个小组,分头行动,后期制作合成。
第一组,男女同学搭配,干活不累,女同学做模特,男同学拍摄,主要拍摄和平公园晨练的场景。第二组,讨论热烈,最后决定去动物园拍摄,动物园有动物,还有孩子,画面生动。第三组,提出到雨湖公园拍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作品。
第一组,一个男同学领着几位女同学开始忙活,选用了徐老师教的快动作和慢动作拍摄。其中身穿红衣服的女同学“学以致用”现场“教学”,老师说拍摄要动静结合,人物与环境结合。她还毛遂自荐做模特,跑进了亭子里。大家立刻笑着抓拍了这“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画面。
第三组在雨湖公园和白石公园拍摄,同学们志趣相投,学着用远景、近景、中景和全景,从不同的角度拍摄景致。他们在雨湖公园拍摄了展现红色文化与湘潭历史的内容,在白石公园拍摄了白石画魂与生态守望的内涵,还街拍了绿色发展与湘莲之乡的画面,更有宜居环境与百姓笑容的场景。
学有所乐
三个小组“比学赶超”,纷纷将自己最得意的影像作品传给徐老师,在班上分享。最后由徐老师后期制作完成。
从学习、拍摄到电影“杀青”,40多人历时近三个月。当大家的名字出现在微电影最后的字幕中——参与拍摄人员贺华明、王希焱、余辉联、邱贤茂、江放、周月英、王静辉……大家都高兴坏了,纷纷转发朋友圈。
“退休后,我们本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初衷,报名参加了手机视频拍摄与制作班的学习。”学员胡祖怡说,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拍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水平,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和画面解析能力。“老年人学习手机视频拍摄好处多多,能提高老年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审美观念、创新能力以及生活情趣,还能锻炼老年人的思维并强身健体。”
“手机的镜头,就是人的第三只眼睛。”贺华明说,我们热爱生活,对新鲜事物有所追求,才学习手机摄影,手机摄影方便、即时、分享,让我们将普通的细节放大,捕捉平凡生活的动人镜头与闪光之处。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