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在一些视频APP中,动画片、幼教课、小学网课等少儿类视频中却出现了“少儿不宜”的广告,这些广告“涉及网游、血腥暴力,有的广告言语露骨、粗俗下流甚至涉嫌色情”。
想必许多身为父母的人看到这样的报道,都会倒吸一口凉气,赶紧看看自家孩子是否浏览过这样的视频。别怪爸妈们神经紧张,疫情暴发期间,困在家中的“神兽”们对于各类视频APP的依赖明显大增,难免或多或少地接触到这样的“少儿不宜”。谁能想到原本想让孩子学知识、长见识的APP还能变成“潘多拉魔盒”?
抗疫期间众多行业停摆或受重创,视频类产品却因祸得福迎来一次难得的“风口”,尤其是少儿群体增加了不少。不过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少儿群体黏性强,爸妈们舍得花钱,是APP喜欢的优质用户,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因为少儿缺乏辨别、甄选的能力,这就要求父母和社会为其把关,尽可能地将优质、纯净的产品带到孩子眼前。这种责任于父母而言是一种保护孩子的天性,对企业而言就是一把尺子——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有社会责任感的尺子。
曝光报道一出,各家APP迅速把“少儿不宜”的广告给下架了。如果总是被动地等待外部力量的监督,而没有由内而外的意识,那么这一次的错误被“下架”了,下一次的错误也许就在不远处等着。就此次事件看,早已用大数据将用户各种信息了解个底儿掉、总能投你所好推荐产品的网络企业,要避免少儿群体看到“少儿不宜”广告根本就是易如反掌的事。这么容易的事为什么不去做?从根上看就是缺了社会责任感。
要从根源解决问题,就需要企业主动意识到自己身上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赚流量分红利的同时,把好应把的关。如果完全没有这种意识,再迅速的“下架”也只是“亡羊补牢”,已经丢了的羊还是找不回来。这样一来“风口”反而会变成“坑”,自己坑自己又何必呢?
当然,社会责任感对于企业不是一个必需品,无论是工商、税务都不会要求企业必须有社会责任感才能开门营业,但对于想长远走下去的企业,无论被迫还是自愿,社会责任感都是必选项。所以,需要“下架”的不仅是那些“少儿不宜”的广告,更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意识。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