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办养老院几乎满员 养老院办医呼唤医保

2021-10-23 06:31:50    来源:大洋网    

广州新海颐养苑,老人们在走廊里休憩。

随着国内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国民对于医疗、养老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

当前,我国原有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老年人的医疗健康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改变当前“医养分离”养老现状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应运而生。

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再次提出优化“医养结合”建设环境,简化养老机构办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的流程,同时支持鼓励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按照规定可以享受税费优惠、土地等政策、强化医保支持。

近日,记者走访多家养老机构发现,医办养、养办医等不同的“医养结合”模式让老人有了更多选择。

“尽管我今年已经68岁了,但是身体很好,并且每天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算是‘医养结合’的服务对象吗?”原广东民政厅副巡视员、广东老龄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先胜拿自己做了个例子,他认为,“医养结合”的对象,应该是需要一定照护的中度、重度失能失智的老人,而并非是像他这样的“活力老人”。

他介绍道,“医养”和“康养”的概念不同,“康养”针对的是健康的“活力老人”,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进行健康保健、康复治疗等;而“医养”则属于公共服务范畴,也是政府需要进行考虑的。

民办养老机构:

设置“医务室”对老人照护

在现实中,养老院则并没有将“医养”和“康养”的概念进行特别区分,除一些高端的养老院通过优质的服务和优美的环境,吸引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活力老人”外,大部分“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承担的还是“照护”的责任。

“养老院有164位老人,其中80%以上都有医疗方面的需求。”享福老年公寓负责人罗步环说。位于广州白云区太和镇的享福老年公寓,在2010年成立之初就有着在养老院中开办对外门诊的计划,但是由于当时政策收紧,最终未能如愿,而是在养老院中成立了医务室,承担一定的老人对医疗方面的需求。

“真正能够自理的老人占老人总数的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都是失能失智的老人。” 享福老年公寓办公室主任张伟介绍,在该养老院的大厅内摆放着几张麻将桌,但能够真正坐到麻将桌前打麻将的老人应该不超过两桌。

她告诉记者,养老院针对老人主要以生活照护为主,如失能的老人需要喂饭、冲凉等生活护理,而有的老人由于失智会经常走失,也会被送到养老院进行照护。“如果身体状况不错,生活自理能力强,一般也不会来到这里的。”张伟说。

据享福老年公寓主管护师罗燕秋介绍,该养老院内共有护理员40多名,同时有医生护士进行一天三次的查房和24小时值班,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及时进行处理解决。她说,对于一些需要特别照护或是刚刚出院的老人,会半小时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的检测,如对老人血压、心率等进行实时监控。

“我们也会对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9月为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及时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罗燕秋说。

家属需“奔波拿药”

今年59岁的王女士已经在享福老年公寓生活了两年,由于患有抑郁症和高血压,在居委会的推荐下她住进了养老院。

她告诉记者,由于自己需要长期服药,所以每个月都需要委托家人到医院拿一次药,每三个月需要到医院进行一次复查。

罗燕秋介绍,王女士一开始住到养老院的时候是自己服药的,但是由于没有人监督,可能她并没有按时按量服用,所以曾发作过一次,并因此住了一个月的医院。“当时我们都打算‘退人’了,病情并不乐观。”张伟说,之后,养老院还是决定将她收入养老院再观察一段时间。

在出院后,王女士的药由值班护士分发和监督服用,加之与其他人有了交流,并培养了一些爱好,她的病情趋于稳定,并再未复发。

“如果能够申请下来医保,医务室就可以自己开一些常规的慢性病药,老人的家属也少了一些奔波。”张伟告诉记者。

在养老院的大厅内,有着一间“居家养老办公室”,但据介绍,该院却无法真正开展“居家养老”。“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还需要考虑成本的问题。”王先胜分析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养老机构都有医护能力和余力进行“居家养老服务”,不但与养老院所处的地理位置所覆盖的人数有关,如果再额外增加医护和护理人员,也会增加养老院的支出成本,难以为继。

他举例说,如位于较偏远位置的养老院,周边几乎未覆盖到目标人群,也就没有必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而处于市中心的养老院在医护能力方面有着足够的人员配置,但人力成本较高,也需要考虑回报率。

享福老年公寓里,护理员给老人喂饭。

医院办养老机构:

护理型“刚需”老人需求大

相比较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资质及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协议,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具有一定的天然优势。

“这里的老人大多有明确的医疗需求,如需要血液透析和尿管、胃管护理等。” 广州新海颐养苑院长陈玉芳介绍,早在2014年广州新海医院就成立了老年科,专门治疗针对患有老年病的老人,在三年后的2017年,广州新海颐养苑从广州新海医院分离出来,成为最早一批由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机构之一。

从广州新海医院进入,一直走到最后一栋原“行政楼”,其中的四、五、六共三层便是广州新海颐养苑所在地。“这栋楼原来是医院的行政楼和员工宿舍。”陈玉芳解释,目前颐养苑和新海医院是“兄弟单位”,因此,医院的许多医疗设备都能够进行“共用”。

陈玉芳介绍,颐养苑面对的老人是以护理型为主的“刚需”老人,94张床位几乎一直处于“满员”状态。

陈玉芳和许多在颐养苑的护士、医生一样,此前一直在新海医院工作,“我在来到颐养苑之前做了二十多年的护士,在许多科室都工作过,在2019年调来之前是神经内科的护士长。”

她告诉记者,医院开办的养老院在老人的护理方面经验也会更加丰富一些,如护理插胃管、尿管的老人,对老人压疮的护理等都能够更加专业。

“医院和养老院是两码事,养老院需要考虑得更多。”陈玉芳说,如老人在医院住院时只要配合治疗就可以了,就算是整天躺在床上也并无大碍,而养老院则需要让卧床的老人尽量早上晒一晒太阳,能够自己做的事情要尽量自己做,这样才能延缓老人各项功能的衰退,并需要关注老人的心理状态,及时对其进行疏导。

“医办养”能力优势明显

49岁许先生的父亲是住在新海颐养苑的一位老人,他在医院间辗转了两个月出院之后,儿子还是选择让他到这里进行康复。

此前,许先生的父亲曾在去年到新海颐养苑住过一年的时间。“当时父亲是摔了腿,行动不便,听到亲戚介绍便住了进来。”大概住了一年之后,父亲的病情已经稳定,并且也基本能够生活自理,便离开颐养苑回到了家。“ 但由于父亲患有肾病、糖尿病、高血压,离开养老院后没有控制饮食,导致了尿毒症脑病,进入ICU急救,直到近期才出院。”许先生说,急救后的并发症导致了父亲需要血液透析,所以又住进了颐养苑。“血液透析的科室就在对面楼的五楼,住在这里也方便一些。”

陈玉芳说,由于这家养老院本身就是从医院分离出来,所以二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在老人需要住院时,我们的护士会在通知家属过来的同时,先将老人转送到医院处理救治,在与家属交接班之后才会回来。”她说,依托医院的医护能力,其他养老院没办法收的插着胃管、尿管的老人,可以在颐养苑得到护理。

“在医务人员的构成方面,依托医院支持的养老院在护理技术方面还是会更有经验。”陈玉芳说,因此,养老院的侧重也有所不同,有的以环境文化吸引老人,但由于不是“刚需”,也有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

“医养结合,养是核心,医是支持养的。”王先胜认为,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具有一定优势,特别在医疗资源方面优势更加突出。

“医是重投入,养是轻投入,因此医疗机构更加容易开展养老服务,此外针对老人对医疗能力的需求,单纯的养是没有意义的。此外,‘医办养’能够让医养更加紧密,并把政府惠民的成本串起来,打造普惠性的医养机构。” 黄埔区红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齐国华说。

专家:

养老护理上门必要且重要

“公办的养老院性价比较高,但是由于需求量较大,所以需要老人轮候;而民办的养老院良莠不齐,失能失智的老人也难以得到相应的医护支持。”王先胜说,广州开展的“养老护理站”尝试还是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他解释,居家养老的老人在众多需要“医养结合”的老人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因此护理上门起到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的作用。

他告诉记者,但目前护理站的运转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是“谁出钱”的问题,如上门护理的市场价格在300元左右,但是医保报销的只有120元,老人就需要补足缺口,但是老人大多不愿意出钱;而此后试点的长护险(长期护理险)则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提供了一定支持。

他建议,如提高一定的医保报销比例,或民政部门对需“医养结合”的经济困难老人进行“兜底”等,都对“医养结合”有着促进作用。

此外,王先胜认为,在“医养结合”中,像乡镇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力量提升,不但需要政策上的鼓励,更需要民非机构等社会力量的加入,医护的待遇提高了,才能留得住人才。

齐国华则表示,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养老服务,医疗机构在人力成本方面会有较大的增加,此外,由于“医养结合”分属医疗和养老两个系统,并没有完全统一,在强硬融合的情况下难以建成统一的标准和制度。

“医养结合”应针对“刚需”老人

在基层“医养结合”的实践中,广东佛山顺德均安镇的尝试,让王先胜眼前一亮,他介绍,均安镇医院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起了四个社区卫生站,每个村都有失能失智的老人,由于民办养老机构太贵太远,公办养老机构又排不上位,只能在村里养老。原本社区卫生站的临观房通过政府装修改造,成了有60张~70张床位的“医养结合”机构,由于成本不高,收费只要不到4000元,村里的失能失智老人一下子就住满了。

“这个模式不但有医疗方面的支持,而且是建在农村成本较低,更重要的是就在百姓的家门口,因此获得了老人们的认可。”王先胜说。

他告诉记者,在国际上,集中照护重度失能失智的老人是较为常见的做法,轻度的高龄失能失智老人可以进行居家照护,而中度、重度的高龄失能失智老人进行集中照护可以保证服务的质量,照护成本也相对较低。“因为居家的情况下是无法做到有求必应的。”

此外,王先胜认为,相比较“活力老人”的“医养结合”,养老作为公共服务范畴,需关注几类老人的“医养结合”情况:如“特困老人”“低保老人”“低收入老人”“失独老人”“优抚对象老人”等,在他们失能失智的情况下,家庭难以支撑其照护费用,需要进行一定的帮扶“兜底”。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丹 实习生 李苑梦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