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显现,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比例18.7%,高达2.64亿人。健康骨骼作为“三减三健”专项行动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持续受到国家政策重视。
日前,针对骨质疏松症及脆性骨折防治工作,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教授夏维波,倡导公众重视骨质疏松症及脆性骨折防治,就不同人群维持骨骼健康,提出了建议。
夏维波表示,骨质疏松症是慢性疾病,虽多在老年人群发病,但其发生、发展通常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人的全生命周期都应关注骨骼健康。
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在年轻时获得最佳骨量,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获得最佳骨量的基础,是均衡营养,摄入足量的钙,充足光照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同时坚持适量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除此之外,夏维波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是预防骨折的保障,建议40岁以上开始进行骨密度检测。如确诊患有骨质疏松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并进行必要的药物干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一旦发生骨折,应开展骨健康状况评估,并根据情况进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和减少骨折危险因素,重视防范二次骨折的发生。
为应对骨质疏松症高发病率、低知晓率的现状,夏维波表示,基层社区医院应对老年慢性病如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健康服务模式,广泛推广骨质疏松症及脆性骨折的防治知识,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关注骨骼健康。
专家建议,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如60岁以上老龄居民、有过骨折史、糖尿病等内分泌患者,可在基层社区就加强早期筛查与识别;对于初筛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则可通过分级诊疗上转至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规范化治疗,之后回到社区长期管理以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及患者的有序诊疗。
夏维波呼吁,骨质疏松症需要多维度的防治策略,除了调整生活方式和基础的钙质和维生素D的补充以外,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启动抗骨松药物的治疗。在基层医疗机构和二、三级医院之间做好患者上下转诊的同时,要保证用药衔接,将一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方便可及的抗骨松治疗药物及时的纳入基药,完善基层药品配备,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水平,实现骨质疏松症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防治目标。
热门
联系我们:434 921 46@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200237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