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河南为何能表现如此优异?

2021-07-01 11:17:23    来源:河南商报    

6月30日上午,郑州志愿者、共产党员姜淦卿,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给受捐者带去了生的希望。

姜淦卿并不知晓受捐者的身份,只希望他能尽快好起来,“希望他未来一切都好。”作为河南省第1000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种爱的接力,一直在延续,正跑出“加速度”。

“能挽救他人生命,很开心、很满足”

对于4年前的一个决定,38岁的郑州市民姜淦卿至今还感觉很庆幸。

2017年5月8日,在单位组织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姜淦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那时,他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不算太了解,只是听朋友和医务人员说,一旦配型成功,就可以挽救生命。他当时就想,“为什么不试试呢?”

去年8月,姜淦卿接到郑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自己与一位血液病患者的基因分型初步配型成功。他第一反应是惊讶,随后听了工作人员详细介绍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流程,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捐献。

6月30日上午,这场造血干细胞捐献、爱的接力,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进行。

至此,姜淦卿成为郑州市第339例、河南省第1000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以前没想过,自己的一个决定,真的能挽救他人的生命。我很开心,很满足,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幸运。”他说。

6月30日,河南商报记者从郑州市红十字会了解到,受捐者李可(化名)通过郑州市红十字会,给姜淦卿手写了一封感谢信。

信中,李可反复表示,“您要相信,是您的善举,延续了我的新生命,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对于受捐者,姜淦卿只知道对方是位男性,具体的身份信息并不知晓。

中华骨髓库河南省分库专家委员会主任、血液病专家宋永平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非血缘性干细胞捐献,有相应的工作要求,捐献者和受捐者双方,信息是‘双盲’状态。”

但这并不影响捐献和受捐双方情感的传递。

看到李可的手写信后,姜淦卿内心充满着温暖、快乐。他也祝福李可,“希望他身体尽快好起来。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想到有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一直在关心他、祝福他。”

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总数,河南排全国第三

在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这场爱的接力中,河南一直是“优等生”。

宋永平介绍,截至6月30日,河南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总数在全国排第三,仅次于广东和山东。累计采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河南志愿捐献者有14.1万余人,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山东,高于广东。

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河南为何能表现如此优异?

宋永平分析,首先河南是人口大省,人口基数大,河南也一直有淳朴的大爱传统,报名捐献的人积极踊跃。

另外,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千百年来,从河南地区往全国各地迁徙的人很多,从遗传学看,河南人的基因更容易与许多地区的人产生关联,配型的成功率高。还有就是各级红十字会的组织协调、有力推进。

据了解,河南省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在2003年实现了零的突破,到1000例捐献,用了19年。

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从第1例捐献的产生,到2008年12月第100例的出现,用时5年零3个月;从101例到第200例,用时2年零6个月。此后,速度不断加快,从第901例到第1000例捐献,用时9个月。

在不少专业人士看来,“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达到1000例,是个坎儿,也有标志性意义。”

突破1000例,为啥这么难?

河南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服务部一级调研员张书环解释,不同于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非血缘关系的,配型成功率非常低,甚至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可以说难上加难。

对于前些年速度慢,近几年速度明显变快,张书环分析,“同样也是因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捐献的人员增多了,配型成功的概率自然也大大提高了。”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1年5月底,中华骨髓库拥有入库志愿捐献者资料295万余人份,11400位志愿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挽救了患者生命。

张书环预计,“接下来,突破1100例、1200例,到2000例,只会越来越快。”

[责任编辑:h001]

联系我们:434 921 46@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200237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