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疫情暴发,对保险市场影响深远,为充分了解疫情对我省居民保险消费需求的影响,近日,中国平安(76.770,-0.24,-0.31%)联合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等多家机构发布《疫情后广东省保险消费调研报告》(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本轮疫情显著提升了消费者的风险保障意识和消费需求。
8成受访者欲增加重疾险配置
《报告》显示,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对保险的认知和需求。高达88.3%的受访者表示“认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有65.38%受访者愿意加大保险投入,提升个人和家庭保障。
保险需求则直观反映在保额和保费投入中,有38.95%受访者希望保额增加10%;35%的受访者希望保额增加10%-50%。同时,有16.96%受访者愿意每年增加1000元以内的家庭保费开支;24.43%受访者愿意多交1000元-5000元。
从险种来看,健康险在本轮疫情后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消费者对重疾险、医疗险的需求显著提升。81.56%受访者表示希望增加重疾险配置,70.61%受访者选择了医疗险,另有43.87%、42.09%的受访者选择意外险、寿险。
保险增值服务中,绿色通道、医疗问诊是受访者最重视的两大服务,分别占比84.07%、80.63%。有54.61%受访者选择特殊治疗,如质子重离子等高端治疗技术,这表明医疗科技在保险服务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但海外就医服务的受重视程度则只占35.68%,原因或是因为在本次疫情中,我国医疗系统的优异表现使人们对中国医疗水平的信心有所增加。
消费者仍最看重保障功能
近年来,科技推动线上保险服务快速发展。《报告》显示,有65.73%受访者愿意通过线上方式购买保险,而消费者购买保险的首要原因,则在于防止“因病返贫”。
《报告》数据显示,“担心重大疾病产生的大额医疗费用”的受访者占比93.13%,选择“防范意外或不幸时家庭陷入困境”的受访者占比89.17%,选择“养老储备”、“给孩子一份保障”的受访者均为六成左右,而为“投资理财”购买保险的受访者仅33.25%。
人们的保险意识不断提高,也使定期寿险等一些比较小众的险种开始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平安人寿资深业务总监林少谦表示,定期寿险作为一种保障功能很强、较能体现责任感的产品,已成为不少中青年工薪阶层消费者的选择。
“这类险种主要在于解决消费者的责任,例如消费者贷款买房,欠银行100万需要在未来30年还清,一旦不幸身故后,这笔欠款将对家人造成巨大压力。这时候就可以考虑选择配置一款30年期100万保额的定期寿险来‘保护’这笔钱,从而减轻家人负担。”林少谦说。
保险业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
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看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保险业的一次检验。与“非典”时期比,如今中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人均保险密度增长超过10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
“中国保险业经过十几年发展,抗风险的能力特别是科技能力实现了长足进步。”他指出,国内各大保险公司在疫情期间借助线上化技术,确保增员、培训、展业等工作正常开展,保险队伍井然有序,有效对冲了疫情产生的影响。
自2003年“非典”以来,中国健康险保费收入实现了90%以上的高速增长,这对于分析新冠疫情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有参考意义。许闲认为,一方面,新冠疫情使消费者的风险保障意识有所提升,消费者更愿意为保险产品买单;另一方面,疫情倒逼险企加快保险产品创新,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同时加快数字化、科技化转型,这些都将为疫情后中国保险市场的长远发展带来动力。(记者 张程)
联系我们:434 921 46@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200237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