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60元薅光航空公司的羊毛?航空公司发馅饼?

2020-07-28 15:01:28    来源:新周刊    

诱人的“随心飞”背后不仅是一笔精算的经济账,一盘追逐现金流的大棋,更是呼唤市场信心的冲锋号角。

上周末往返长沙,下周末往返贵阳,半个月后花两天玩转魔都,国庆飞拉萨,年底感受哈尔滨的冰天雪地 ,订购“随心飞”机票后,广州自由职业者萧萧的下半年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6.18当天中国东方航空公布了“周末随心飞”套餐,旅客花3322元购买这一套餐后,便可在今年内兑换国内所有城市任意周末航班的经济舱机票。注意哦,是无兑换次数限制。

“下周该去哪里呢?”竟然成了如今许多人最大的烦恼。

“第一个吃螃蟹”的东航成功搅动了复工以来的航空业,原本以为只是一时兴起的噱头,却没想到,这仅仅是抛砖之笔。

华夏航空、海南航空相继跟进,纷纷推出了自家的同类产品。海南航空主打海南自贸港概念,专注海南往返航线。华夏航空则推出有效期更短的周末随心飞。

7月15日,春秋航空在其15周年庆之际更是推出了“想飞就飞”纪念礼包,不限时间,不限地点,想飞就能飞。

在网友们日复一日的“狂轰滥炸”下,南航的“随心飞”、川航的“安逸飞”也呼之欲出。

用60元来次说飞就飞的旅行不再是海市蜃楼。数十家的航空公司以及平台已经推出了不同特点的同类产品。

60元,真能随心飞吗?航空公司会给我们发馅饼?

60元在手,说走就走

各大航空公司相继推出的产品都美名曰“随心飞”,但随心到多大程度,要看各大航司的“诚意”如何。

从时间、航线、每班使用数量、预定到退票,各大航空公司都作出不同限制,可谓“精心”。比如东航限定周末飞,海航限定往返海南航线。随心飞套餐的价格,从2000多元到3000多元不等,提前预定的日期最短只用5天。

无论何种方案,用60元来次说飞就飞的旅行还是可以轻松实现。

从时间限制最严苛的东航来看,旅客花3322元购买这一套餐后,便可在今年内兑换国内所有城市任意周末航班的经济舱机票。

现在7月底,2020年只剩小半年,还有大约25个周末。

清晨迎着魔都的朝阳醒来,伴着三亚的夕阳海边漫步。接下来每周旅行一次,理论上可以实现25次上海—三亚往返。

以本周上海往返三亚的机票价格920元来计算,只要往返两次,就需要花费3680元,多于套餐的3322元。也就是说,只需往返两次,买了“随心飞”的乘客便回本了。

而单程机票出行只需要66.44元。

假如你选择了时间限制最宽松的春秋航空, 花费2999元,年内不限时间,不限地点,想飞就能飞。

每周旅行两趟,一共50次往返,一趟只需29.9元。

一杯奶茶的钱就能看祖国大好河山。

想飞就飞,忽然感觉不再是梦。

薅航空公司的羊毛?

“60元想飞就飞”,真有那么好吗?这会不会是航空公司给出的大馅饼?

跳楼价、白菜价的背后,其实是一笔精心计算的经济帐。

航空公司们并不亏。

以空客A320为例,设定耗油量:2—3吨/时、飞行时间:2小时、轮挡时间:3小时。

一次短途飞行的运营成本大概在10万元左右。

运营成本(10万元) = 燃油成本(36000元-45000元)+ 折旧成本(35000元)+ 维护成本(15000元)+ 机组成本(4000元)+ 起降成本(1694元)+ 航路成本(1000元)+ 餐食费用 + 航站和地面费用 + 其他

而这趟飞行下来,收益又该怎么算?

收益 = 机票收入 + 航线补贴 + 货运收入 + 其他

假设该架飞机一共有150个座位,忽略航线补贴和货运收入不计,单个座位平均票价667元,总收入100050元,该条航线便能收回成本进而盈利。

但事实上,由于航线补贴以及货运收入的存在,实现盈利的单位票价远低于667元。

飞机舱位并不“平均”,对大部分航空公司而言,除经济舱以外的高端舱位(高端经济舱、商务舱、头等舱)才是真正的利润来源,定价也远远高于667元,一般为经济舱全价的1.5倍。这些高端舱位为经济舱的价格调整提供了较大弹性,1折的机票也因此屡见不鲜。

从今年5月的数据来看,国内整体客座率只有60%,还有4成的空余座位。在航线固定情况下,即便还有4成的空座位,飞机也要照飞不误。也就是说,固定成本是雷打不动的硬支出,并不会因为这些空座位而减少。

所以在推出随心飞套餐时,航空公司更多考虑的,其实是“边际成本”,也就是每增加一位乘客所需要增加的成本。主要包括每位乘客的餐食费用、服务费用以及票务费用。

由于疫情关系,许多航空公司简化甚至不再提供航空餐,边际成本进一步缩减,低于100元。只要单次机票价格不低于100元左右的边际成本,航空公司便不亏。也就是说,只要一张机票的价格高于100元,航空公司就有得赚。

然而大部分消费者并不可能每周都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哪怕两周一次,持续不间断,也就是今年余下时间总共大约12次往返。这就意味着,单次机票价格很大概率上是高于边际成本的。所以,航空公司显然有钱可赚。

对于各大航司而言,与其让四成的空座位飞上天,不如以高于边际成本的低价出售,能赚多少是多少。

看到这里,你懂了吧?推出“随心飞”的航司,在意的不是“随心飞”套餐价格有多低,而是购买“随心飞”的乘客有多少。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如果购买“随心飞”的乘客太多,就会挤占正常消费的乘客比例,这些乘客就会流向其他航司,让“随心飞”的航司遭受损失;抑或,原本应该正常消费的顾客全都购买了“随心飞”,那么航司也会遭遇消费降级。

因此,类似每班航班“随心飞”顾客数量限制、不累计飞行里程等等的精心“设计”也正基于此。

本以为能薅航空公司的羊毛,算完这笔账,恍然间发现,也许自己才是那个被薅羊毛的人。

输血只有进行时

现金流之于航空公司如同血液之于人,一旦离开了,便无法正常生存。

航空业属于资产密集型产业,是典型的“高成本、低利润”行业,高负债率决定了航空公司对于现金流的敏感性与依赖性。

无论维修费用、餐食费、服务费用还是行政、员工日常开支,都需要足够的现金流作为支撑。

今年由于疫情冲击,航空客运需求大幅萎缩,航班生产量大幅下降,航空业营业收入锐减。

三大航司(南航、国航和东航)今年上半年的运力仅为去年同期的5成左右,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超过50%。从具体数据来看,国航、南航、东航的运力(按照可用座公里计算)分别同比下降53.7%、48.35%、53.09%,载运旅客人次分别同比下降55.9%、53.66%、59.83%。

结果显而易见,各大航空公司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南航、国航和东航分别亏损52.62亿元、48.05亿元和39.33亿元,三大航空公司一季度共亏损140亿元——三个月内亏掉了去年全年的利润。

尽管几家廉航春秋航空、华夏航空、吉祥航空亏损相对幅度较小,分别亏损2.27亿元、0.96亿元、4.91亿元,但和去年同期相比仍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各大航空公司的现金流也因此出现断崖式下跌,至少还需1-2年才会出现大幅好转的迹象。尤其是春节期间,文旅部和民航局要求对国内、国际机票采取“应退尽退”措施,帮助受疫情影响的旅客办理退票服务,这更是让航空公司账户上的现金流困境雪上加霜,不少航空公司甚至以现金券或者机票代替现金支付退款。

在固定成本短期内难以快速下降的情况下,“随心飞”不失为有效的“开源”方式。

还是以东航为例。按照每套3322元的单价,已售出10万套的“随心飞”产品,能为东航带来至少3亿元以上的现金收入。

海航一共销售1万套“随心飞”产品,前2000套售价2699元,后8000套是2999元,总收入接近3000万元。

尽管“随心飞”产品所获得的收入,相比于庞大的现金流缺口,仍属杯水车薪,但至少能缓解公司燃眉之急。同时与“随心飞”伴随而来的话题度、讨论度更是在无形之中起到了举重若轻的营销效果,对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东航而言更是如此。放下身段,以自身高端服务参与价格的竞争,本身已属不易。

除了“随心飞”,各家航空公司甚至还玩起了“地摊经济”,纷纷瞄准了副业。

航空公司改行做外卖,在地面上也能吃到航空餐,别说正餐套餐,就连火锅也能吃到。

厦门航空推出了包含招牌榨菜肉丝盖饭、网红黑椒鸡肉盖饭在内的7款正餐套餐。

川航也不甘示弱,推出具有川航特色的家用火锅套餐,花样百出。

航空公司卖火锅,这本身就足够吸引眼球。

东航的餐饮品牌更是超前,“那”系列俘获不少粉丝,从东航“那碗面”到东航“那杯茶”,东航成功打造出具有标识度和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品牌系列。

除了充分利用自身餐食资源大胆尝试、积极转型外,航空公司还积极将自身资源最大化,利用自家空姐空少们的颜值、表达力还有感染力优势,进行直播带货。

无论“随心飞”还是花样百出的副业,话题与热闹背后是行业的挣扎与无奈。但至少,“高贵”的航空公司勇敢地迈出了自救的第一步。

更重要的还是信心

在疫苗研发成功之前,最大限度地恢复民众出行和消费信心才是“随心飞”之外航空公司的根本出路。

从第一个“随心飞”产品推出以来,热度以及话题讨论度持续走高,它所制造的营销与广告效应早已溢出航空公司本身。

各大航空公司在不同时间点相继推出不同特点的产品,更像是市场主导下的集体行动,一个共同的目的是:提振出行和旅游市场的信心,带动和刺激更多人的出行和消费,助力行业整体复苏。

利用价格、话题度以及新鲜感逐渐将疫情的阴霾从消费者的消费抉择和脑海中抹去。

有了市场信心以及消费需求作为基础,企业、资本、技术才能更好精准发力。

好消息已经传来,得益于“随心飞”,7月19日,三亚凤凰机场航班起降、旅客吞吐量两项数据实现疫情后的首次同比正增长,分别达到315架次、48876人次,同比增长0.6%、1.0%。

不止航空业,“随心飞”所带动甚至是餐饮、住宿、城市观光等一系列相关旅游产业的复苏与成长。由点带面,实现航空业与餐饮、住宿、城市观光等其他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带动服务业在疫情期间的提质增量并非遥不可及。

不少航空公司纷纷与观光旅游业、酒店行业进行联动。

只有池子够大、够深,才能容纳不同种类、大小的鱼儿,让它们自由地呼吸与成长。

与此同时,“随心飞”更是疫情之后行业大洗牌的前哨战,瞄准新的用户群体,精准发力,培养新的用户数量和用户粘性,抢占市场份额。

诱人的“随心飞”背后不仅是一笔精算的经济账,一盘追逐现金流的大棋,更是呼唤市场信心的冲锋号角。

怀念过往、哀叹当下、必然会被淘汰。积极思考、灵活求变,才是活得更好的起点。

战场其实才刚刚铺开。

谁也不想输在起跑线上。(作者 致杭)

[责任编辑:h001]

联系我们:434 921 46@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