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周 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北京!

2021-09-30 15:22:14    来源: 北京日报    

刚刚过去的一周,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北京。作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中关村论坛成功举办,展示了北京开放创新的城市形象,也释放出我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强烈信号。

在北京接收“未来”信号

开幕翌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图灵对话”亮相中关村论坛全体会议现场。如同亲临现场一般,得益于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裸眼3D效果,两名2015年图灵奖得主马丁·爱德华·赫尔曼与惠特菲尔德·迪菲在舞台上亮相,“面对面”探讨前沿话题。

戴上一款集合了可穿戴、机器视觉等众多技术的智能仿生眼镜,低视力人群也能重见光明;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科学家们已经能够直接将二氧化碳原料合成为淀粉,为工业制造粮食打开一扇窗;即便不懂复杂的人工智能算法,未来也能像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应用一样,便利地从“智网”中获取AI能力。在2021中关村论坛的平行论坛和展览现场,来自500多家中外企业的前沿技术展示,让人们提前接收“未来”信号,触摸到未来产业的脉搏。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将努力培育未来产业,构建智能制造、大健康和绿色智慧能源等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布局类脑智能、量子计算、6G、未来网络、无人技术、超材料和二维材料、基因与干细胞、“双碳”等未来产业。

“中关村”精神照亮人才高地

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开创者之一、86岁高龄的原清华大学教授、红旗551计算机核心研制者胡道元,以及中国第二代计算机技术代表人物、中科院计算所院士倪光南先后登上舞台。在首届全球企业家创新论坛上,当印着“理想之路——为中国科技自强而奋斗!”字样的火炬在二人手中相继点燃,向三代科技人手中传承点亮时,参会者无不动容。

火炬传递的是事业,更是精神。当全球目光聚焦在中关村论坛,“中关村”三个字,早已不只是一个地名。在历史进程中永葆创新勇气、敢为人先,中关村如今已成长为令人瞩目的创新高地,并稳步迈向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

创新高地的打造,离不开人才支撑。在论坛期间,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揭晓,14位科学家、150项成果获奖。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往年,此次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中,基础研究类获奖成果数量大幅增加,数量占比从9.7%提升至23.3%,在脑科学、单细胞组学、病毒学、云边协同、硅基光电子、低维材料等前沿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始创新成果。与此同时,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核心技术及产业化、高性能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一批成果推动北京高精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世界级成果将在中国成群结队出现!”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在中关村论坛期间发出感慨。为了参与中国的“创新红利”,这家跨国药企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未来5年计划投资100家中国的创新企业,并与本土药企合作开发50款新药。

不愿错过与中国创新合作机遇的,除了跨国巨头,还有千千万万的海外创新企业。“我们把自己比作俄罗斯的中关村。”在舞台上亮相做自我介绍时,来自俄罗斯著名创新中心的斯科尔科沃基金会中国常驻代表柯煜靖神色中有一丝自豪。他和同事负责在俄罗斯企业与中国之间搭建创新合作桥梁,经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众多创新活跃城市穿梭出差,他们将在中国唯一的办事处设在了位于北京海淀区的中关村创业大街。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唯有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共同应对时代挑战。“世界要共享疫苗,否则病毒将‘共享’世界。”在中关村论坛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说。为应对新冠病毒持续变异、传播力不断增强等全球性问题,来自国内外的疫苗研发专家和生产企业共同“开门探讨”,交流最新的新冠疫苗研发进展、不良反应监测、病毒变异研究等课题。

重大传染病防控、碳达峰与能源革命、数字化转型与未来产业……面对全球发展的重大挑战与机遇,全球各领域的“最强大脑”们齐聚中关村论坛,一同向科创要答案。

北京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北京将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促进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出台关于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和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国际创投机构在京发展。在开放科学实践方面,北京将实施国际联合研究项目,积极参加国际科技规则制定,开展生命健康、气候变化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