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医养结合 我们“郑”在行动!

2021-09-28 14:48:27    来源:大河健康报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社科院联合发布的《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提到,有4.8%的老年人处于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南60岁以上常住人口为1796万人,照此推算,河南省失能老人在212万人左右,若加上半失能人群,数字更加庞大。随着中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这个数字仍在不断攀升。

河南在城市范围内,医养结合发展状况如何?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医养结合,主要服务对象正是失能、半失能群体。多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不断探索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努力破解难点、堵点,致力于打通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

医办养:以护理为基础、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

医办养模式,是指医院设置养老区域,如开设老年病床、康复护理区、老年养护区、养老机构等,定期提供保健、康复、护理、养生等服务。该模式供给的主体主要是医疗资源富余的医疗机构,面对的群体主要是身体状况比较差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郑州市二七区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乃馨护理站就是医办养的一个典范。

郑州的秋天,昼夜温差大、雨水多,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来说是一道健康的“坎”。为此,康乃馨护理站的工作人员,凌晨5时30分就到岗了。

这里有24张床位,室内干净整洁,虽住满了失能、半失能老人,但闻不到任何异味。护理站工作人员负责老人的日常起居,专业医护人员负责老人的健康监测工作。有的老人睡眠少早晨不到6时,便要在工作人员帮助下,换衣、洗漱、晨练、沐浴、吃早餐。

郑州市民闫奶奶,今年89岁,此前身子骨一直很硬朗,拄着拐杖还能上街买菜,2020年12月15日,闫奶奶突发脑出血住院治疗,出院后意识一直不太清楚,子女们先是轮流照看,之后将她安排在了康乃馨护理站,养老看病两不误。

“托养一个人、幸福一家人、解放一群人”的新医养格局,是关乎民生的大工程,是符合健康中国规划的利民之举。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副处长朱声永表示,我省医养结合从模式上讲,包括医办养、养办医及医养签约服务。医养结合机构的建设,可强化基层机构建设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打造群众生命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体系。

康乃馨护理站负责人郑淑琪说:“老人只要没有传染病和精神类疾病,就可以住在这儿,时间长短由老人和家属自行决定。”从2020年7月至今,有60余位老人陆续入住,有一些是临终老人。护理人员每天至少三次为老人测体温、量血压等,一旦有异常,楼下入驻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五附院)医护团队会立即施治,严重者会马上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郑大五附院。

王先生有脑梗病史,他2020年10月入住康乃馨护理站。某天早上,护理人员发现他坐在凳子上,肩膀等部位往一边倾斜,赶紧叫郑大五附院的医生过来,为老人检查后,确诊其为急性脑梗。刻不容缓,医生立即通过医院的“绿色通道”为老人医治。因救治及时,老人半个月后即出院,且没有留下后遗症。

“我们这儿护理员一个月能拿到5000多元工资,每个护理员负责看护四位老人,所有护理员上岗之前都要经过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和常用100项护理技能培训,经过实习后考取岗前培训结业证书。如果出现老人烫伤、跌倒等意外事件,就会被吊销证书。”郑大五附院社区管理科护士长宋利英表示。郑州市二七区福华街街道是郑州市典型的老城区,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两万人,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有850人,80岁至89岁老人有2154人,90岁至99岁老人有339人,10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7人。目前群众对于医养结合床位需求量大,医院在不远处新添了一栋医养服务专用大楼,拥有超过200张床位。

“社会快速老龄化,加剧了养老任务的严峻性。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需求量大且高度叠加,特别是失能老年人的治病和养老,事实上已很难区分。”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进委员会会长杨庭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养老需求与医疗需求正不断叠加。

二七区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程智表示,医养结合最重要的是“医”,目前郑大五附院和康乃馨护理站这样的专业护理团队深度合作,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儿,双方都节省成本,还能扩大护理人员的再就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医养结合)首席专家、郑大五附院院长郑鹏远介绍,近年来,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时代,而河南老龄人口总量更是居全国第三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南60岁以上常住人口数量为1796.4万,占比18.08%,预计到2050年该数字将达到3200万,这意味着,到2050年,河南每3个常住人口中,就将有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郑鹏远表示,郑大五附院积极开展健康社区、智慧养老等医养结合工作,初步形成了“以护理为基础、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的医养结合工作理念。

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标准即将出台

郑东新区商都路办事处养老服务中心与一家幼儿园毗邻,平日里,老人们喜欢在窗边晒暖、看窗外小朋友嬉戏。

92岁的刘洁(化名)老人长住此地,她为人和善健谈,雪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刘洁老人说,养老服务中心建立时,她第一个入住,特地挑选了一个面积不大、温馨朝阳的房间。

小张是该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她性格活泼,很讨老人的欢心。平日里小张常组织十多位老人一起画画、做手工、打麻将、玩扑克、写毛笔字、看电影、看书……每天下班前,小张还会为老人们测量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

小张说:“我们和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医院每个月为老人做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如果有老人身体不适,医院会开通‘绿色通道’,仅需10分钟左右的车程即可到达医院。”

关于服务中心收费问题,小张以张奶奶为例进行了介绍。张奶奶身体状况良好,在这里餐饮费、托养费、护理费等费用合计为每个月4000元。其他老人根据身体状况收费标准不一,大多是每个月3000元到5000元。

郑州市养老服务业协会会长任东勇说,目前郑州很多地方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群众提供便利措施,部分区域采用公办民营的方式,政府对医养结合机构采用免收取房租的措施,为这些企业提供每平方米800元到1200元的一次性补贴,并要求这些企业不能开展营利性项目,不能诱导群众消费。

为了提升服务水平,截至2021年8月底,河南各地医养结合机构已完成自查及整改工作。河南还成立医养结合服务质量管理控制中心,加强医养结合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目前正拟定河南省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标准。

居家养老:在家享受全方位医疗守护

2021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表示,我国老年人大多选择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形成“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为何占比如此之高?林语堂有句名言:“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中国人追求居家生活的执念由此可见一斑。

鉴于这种现实因素,河南多地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将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缓解了居家养老的难点,受到群众好评。

武庆平今年66岁,他和老伴都是郑州二七区713所的退休职工,平时在单位家属院居住,窗明几净,书桌上方挂着几支颇有年头的毛笔,两人脸上总是难掩笑意,一言一行间透露着幸福之情。记者见到他们时,老两口儿刚从省体育馆游泳回来,吃了一顿清淡的饭菜。

饮食清淡,和2020年9月武庆平突发房颤有关。当天他从游泳馆返回后,感觉心律失常,与家庭医生联系后,郑大五附院全科医学科护士长罗晓华为他开通了“绿色通道”,负责接诊的医生迅速诊治,从发病到治疗,整个过程不到30分钟。此次病后,他就开始遵医嘱清淡饮食。

武庆平说:“我和老伴都有高血压,我们免费领取了智慧远程医疗检测设备,每天测量完血压、血糖,数据会实时传输到医院;还有一款睡眠仪,睡觉时放枕头底下进行呼吸监测,如果数据异常,当天医生就会上门诊治。”

程智表示:“郑州市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了信息云平台设备,造价约4000元,目前在社区108户家庭免费投放。安装之后,老人在家可实现监测血压、血糖、体温、睡眠状况等,甚至能发现脑卒中前兆。”

程智说,郑州市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长期卧床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比如更换胃管、尿管等,群众可以在客户端点单,工作人员入户服务。目前上门医疗服务通过家庭医生团队实现,每个团队都有一名教授,家庭医生入户判定患者病情,若自己判别不清,就会申请教授前去进行健康指导。除此之外,郑大五附院心理科还会定期给老人做心理疏导工作。

近年来,福华街街道打造了多个日间照料中心,老人可以在这里读书、唱歌、听戏、玩牌等,并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日间照护,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二七区福华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振威表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医养结合中心等,能让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真正让养老变成享老。

医养结合的困境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就像突然意识到父母老去一样,老龄化挑战来得令人猝不及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提出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和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进行统筹谋划、系统施策”。

2016年,河南省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通过六大任务规划医养结合发展蓝图。经过多年的发展,截至目前,河南共有医养结合机构344家,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的医疗机构达3368家。

医养结合推进过程主要存在“三大难”:医疗养老融合难、医养结合筹资难、人才队伍建设难。

卫生部门管辖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属于民政部门管辖,两部门相互独立,资源和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流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持续投入。

朱声永说:“医养结合中心建设的费用从何而来、人员待遇如何划分等,需要一套政策保障措施。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和民政厅、财政厅等部门协调,争取医养结合机构能享受到更多阳光型政策,以激发市场活力。”

任东勇补充道,医养结合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目前医养结合人才队伍稀缺,超过4000万的失能人员是服务对象,行业人员数量仅仅在100万人以下,且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的现实状况。该行业目前工资水平不高,造成该职业缺乏应有吸引力。任东勇建议民政和卫生等相关部门在政策上加以引导,早日推出具有普适性的资金待遇标准,吸纳更多人才从事医养结合事业。

郑州市养老服务业协会秘书长刘海霞表示,目前政府为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为达到一定门槛的护理人员解决了社保问题,但目前而言,能享受到这个政策的人员非常少,导致年轻人不愿意来,从业人员大多是年纪偏大者,长此以往会造成人才断层。

郑鹏远表示,要真正解决我国数以亿计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最根本的还得靠居家养老。但想夯实居家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可持续性,就要走出一条老人负担得起、机构和企业能盈利的路子。

郑大五附院医养结合办公室负责人汪桂琴表示,医养结合归根到底是一个民生工程,要立足于群众需求,通过制度建设、监督举措等形成闭环,作为一个常态化机制在我省乃至全国有效施行。

对于郑州的医养行业来说,最新的喜讯是,9月23日,郑州市医保局召开全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决定以解决“一老一小一青壮”医保问题为目标,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以医养结合为重点推动养老体系改革,加强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努力构建健康郑州、活力郑州。事实上,医养结合的本质就是深度融合,主体包括医疗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家庭,乃至每一个人,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当前,中国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正集中步入“60”阶段,让有“养儿防老”传统的中国"老有所养"问题更加凸显,加之大众对养老的认识度不高、生育率的下降以及孝道文化教育的缺失,大众对养老问题倍感焦虑。对老年人来说,无论是选择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抑或社区养老,保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让每个终有一老的人都无“老顾之忧”,以制度优势、文化优势,创造一个老年友好型社会,使每个人都能体面地老去,我们“郑”在一步一步向着这个目标前行!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