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源成北京第二大污染源 区域联防联治需进一步加强

2021-09-07 13:47:56    来源: 北京日报    

时隔三年,北京市昨天(6日)发布了第三轮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北京市现阶段PM2.5主要来源中本地排放占六成,区域传输占四成,呈现“六四开”。通过与前一轮结果对比,本地污染源绝对量实现了“瘦身”,区域传输分担率增加近一成。

生活源成本地第二大污染源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刘保献介绍,本地排放中的污染“大户”仍是移动源(46%),在移动源中,柴油车与汽油车占比较大;生活源中溶剂使用和汽修等服务业贡献突出;扬尘源主要以道路扬尘和施工扬尘为主;工业源中石油化工、水泥建材等行业占比较大。

刘保献表示,与上一轮结果相比,现阶段PM2.5本地排放主要来源类型保持不变,仍然是移动源、生活源、扬尘源和工业源,累计占比为83%。经过三年大幅减排,PM2.5本地排放源中,各类来源的绝对量均大幅下降,实现“瘦身”。与2017年相比,扬尘源降幅最大,其次是工业源和移动源。

其中,移动源占比依然最高,因排放基数大,移动源在全年不同时段和空间范围内均是本地大气PM2.5第一大来源,这与世界发达城市特征相似。生活源占比凸显,成为第二大来源。随着能源、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包括支撑城市刚性运转、服务业和涉及居民生活排放在内的生活源进一步凸显,呈现出特大型都市的典型污染特征。

区域传输东南通道占一半

在本地排放源绝对量“瘦身”的情况下,区域传输对北京市影响增加近一成,且随着污染级别增大占比上升,重污染日区域传输占比超过六成。

刘保献介绍,从研究分析来看,区域传输占四成。其中从传输通道来看,东南通道传输在整个污染源中分担率为21%,占区域传输的一半;西南通道传输在整个污染源中分担率为9%,区域北部等其他区域在整个污染源中占12%。随着污染级别的增大,区域传输分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重污染日(PM2.5日均浓度>150微克/立方米)区域传输平均占比超过六成。

与2017年相比,区域传输分担率上升约一成。在重污染日,区域传输分担率达到64%±8%,是全年平均传输水平的1.5倍,表明区域协同减排是下一阶段空气改善的关键。

区域联防联治需进一步加强

PM2.5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粒子的总称,来源非常复杂,既包括一次排放也包括二次反应,而源解析就是建立环境空气质量与污染源之间的关系,以确定大气PM2.5污染治理主要对象和优先顺序,是科学施策的基础。本市已开展了三轮大气PM2.5来源解析。

专家认为此次源解析方法科学、技术路线领先、数据详实可靠、结论可信。记者了解到,相对上一轮的源解析,本轮研究在技术方法和手段、基础数据量及解析结果的精细化程度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专家咨询会、论证会等不同方式对源解析的技术路线、数据来源、结论等进行了论证,吸收了国内外源解析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与技术方法,有多位院士多次参加论证工作。

根据此次研究结果,专家也给出了治理建议。针对本地污染“大户”,要继续强化对本地排放中移动源(特别是柴油车)、生活源、扬尘源和工业源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建立长期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加强重污染期间应急联动。因为有共同的前体物,要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以VOCs和NOx协同减排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