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央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涵盖了法律基础、信息披露、评级管理、定价机制等方方面面,并提出了明确信用类债券注册标准统一、进一步推动银行间和交易所制度规则统一等要求。
记者注意到,作为债券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也陆续迎来新规。业内人士认为,部分主体评级虚高已是市场共识,评级从虚高逐步回归的过程可能会影响信用市场的重新定价。从中长期来看,对评级行业的整顿和示警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将成为信用债市场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债券市场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已达29.3万亿元,占整个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的23.7%,仅次于金融债券。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债市存在着多头管理的问题,如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公司债分别由央行、发改委和证监会监管,不同的监管模式产生了差异化的标准,进而引发市场对监管套利的担忧。因此,近年来监管不断出台新举措打通两个市场。中金公司固收团队称,《意见》对此前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痛点和不规范的地方进行了规范,而且涉及面十分广泛,将会成为信用债市场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具体来看,在监管层面,《意见》提出了诸多要求,以实现实现相关制度和监管的统一。比如,明确信用类债券注册标准统一。规定公开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注册,相关标准应统一。非公开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机构应加强自律,行政部门依法监管和指导,相关标准也应统一。
同时,进一步推动银行间和交易所制度规则统一。规定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都是我国债券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制度规则分类趋同,允许发行人自主选择发行方式、具体种类和发行场所等,允许满足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的合格机构投资者自主选择交易平台、交易方式和风险管理工具等。
另外,统一信息披露要求。规定按照公开发行、非公开发行分类趋同的原则,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和存续期间的信息披露要求,包括披露要件、披露频率、披露时点及重大事项等方面。并且要求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应当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原则,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而且,《意见》还提到要完善债券市场统一执法机制安排,即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涉及各类债券品种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以及其他违反证券法的行为,依据《新证券法》有关规定进行认定和处罚。
推动信用评级机构切实发挥“看门人”作用
记者注意到,自去年末国企违约接连发生以来,信用债市场走向分化,且违约规模不断上升。据联合资信统计,2021上半年,我国债券市场新增18家违约发行人,共涉及到期违约债券59期,到期违约金额合计约778.97亿元,同比、环比均有所上升。《意见》提到,禁止结构化发债、严惩逃废债行为等,以遏制信用债市场高风险点,加强风险防范管理。
与此同时,作为债券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债券市场信用评级陆续迎来新规。央行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于8月6日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从加强评级方法体系建设、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强化信息披露等方面对信用评级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强调优化评级生态,严格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督管理。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央行于8月11日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使用外部评级的自主性,推动信用评级行业市场化改革,试点取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信用评级的要求。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随着各方监管连续出手,评级机构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对发行人评级可能趋于谨慎,给未来信用债市场带来一些不确定性。部分主体评级虚高已是市场共识,评级从虚高逐步回归的过程可能会影响信用市场的重新定价。从中长期来看,对评级行业的整顿和示警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下半年“弱国企”信用风险将持续暴露
对于下半年债券市场表现,国金证券预计,下半年信用违约高发的情况仍会延续。首先,下半年信用债到期回售规模为5.14万亿元左右,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到期偿债压力较大。其次,民企内控问题严重,如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挪用资金或违规担保、关联方占款高、战略规划激进等事项频繁发生,金融机构对民企保持规避态度。此外,部分僵尸国企盈利及流动性问题突出,随着弱资质国企不断打破刚兑,且违约主体评级不断提升,优胜劣汰尾部出清或将成为常态。
联合资信提醒,下半年国有企业信用风险仍将持续暴露,尤其是地方“弱国企”信用风险,并且关注受大宗商品价格冲击较重、短期集中兑付压力较大的民企信用风险;下半年城投企业信用水平分化加剧,适当关注发达地区弱资质的城投企业信用风险;适当关注房地产、建筑、煤炭、消费类、交通运输和贸易等行业弱资质企业信用风险以及东北、天津、江浙等区域的信用风险。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