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院发布《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这是我国首次发布黑土地白皮书,明确从构建黑土地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平台、建立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体系、打造黑土地保护科技攻关样板、完善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参与全球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治理五方面着手,用好养好“耕地中的大熊猫”。至此,我省2800万亩典型黑土区的保护利用模式,有了更为全面权威的技术支撑。
白皮书显示,我国东北黑土地总面积109万平方千米,其中典型黑土地耕地面积1853.33万公顷,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我省典型黑土区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区和东部低山丘陵区,但因长期过度开发利用、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导致黑土地“变瘦、变薄、变硬”。
我省2015年开始启动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并在近几年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针对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将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轮作培肥、深松深翻等技术措施组装配套,形成两大类5个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技术模式,为黑土地“加油”。今年,我省还将持续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运用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多种措施,建立300万亩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将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覆盖到全部17个典型黑土县(市)区。通过为黑土地补养分,进而为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提供支撑。
此次发布的白皮书是中国科学院基于40多年对黑土地的研究成果,并融汇国家相关部委的调研数据以及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研资料形成,既是对东北黑土地基础数据的归纳总结,又是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已有科技成果的凝练,对下一步我省黑土地保护利用乃至稳定粮食产量等,具有重要作用。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