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至2020年,我市先后开展了两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特别是2017年8月,在圆满完成上一轮结对帮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到2020年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目标,我市又启动了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全市789家单位的2095名干部,组成688个工作组,精准确定1041个相对困难村作为帮扶对象。
截至2020年底,1041个困难村全面达到“三美四全五均等”帮扶目标,即村庄、环境、乡风“三美”,产业带动、转移就业、水电供应、户厕改造“四个全覆盖”,教育、医疗、住房、社保、便民服务“五个城乡均等化”。结对帮扶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可,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仲夏时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风光正好。荷塘碧水波光,芦苇摇曳生姿。趁着端午假期,游人们从四面八方乘兴而来。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乡间田野的“绿”,还能体验情怀满满的“红”。在“重走长征路”红色教育基地,人们身着“红军装”,高唱红军歌,爬“雪山”、过“草地”……通过沉浸式体验,感悟长征精神。
如今的第六埠村,呈现着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远近闻名的困难村变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第六埠村的“华丽转身”正是我市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结下的累累硕果之一。
帮钱帮物
不如帮着建个好支部
“帮扶不是一蹴而就,更不能做表面功夫。村里不缺好点子、好项目,关键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要有想干事、敢干事、有情怀的带头人。”西青区农委驻第六埠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李国顺说得真切。
2018年,借着村级组织换届的东风,驻村工作组充分入户走访。选优配强班子队伍,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考察,确保将好干部选上来、用起来。村“两委”新班子上任,帮扶组积极配合班子成员,认真分析村集体经济现状,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收入,努力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积极安排村民就业,构建村民自治管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2019年,第六埠村被认定为“五好党支部”和“五星村”。
“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说这话的人是西青区精武镇牛坨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牛福强。作为困难村脱贫摘帽的“领头人”,牛福强用努力兑现了当选时向村民许下的承诺。
在新“两委”班子和帮扶组的共同努力下,牛坨子村变了。闲置10年的商业楼改造成市场,每年增收400多万元;推出“牛坨子赶大集”活动,打响了品牌;深挖文化渊源,融入百年杨树枣树文化,开始重新建设老村……
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村里的变化,大家看到眼里,记在心上。
我市结对帮扶工作坚持抓党建促帮扶,注重加强困难村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驻村工作组组长兼任困难村“第一书记”,帮助困难村强班子、建队伍,为困难村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通过实施帮班子建设、帮发展党员、帮制度机制、帮精神文化、帮设施提升“五项工程”,充分发挥驻村工作组组长的“第一书记”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新发展党员3004人,使困难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项目找得准
发展干劲足
在北辰区双口镇郝堡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半人多高的火龙果植株上已经结满了果实。2017年,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郝堡村工作组的积极推动下,郝堡村引进了火龙果种植项目,建设了智能化种植大棚。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一环,郝堡村以火龙果特色农庄为基础,发展火龙果加工、餐饮、农事体验等综合旅游项目,结合打造精品民宿,让游客来到这里有吃、有玩、有住、有体验。
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我市结对帮扶工作把实施产业帮扶、强化“造血”功能,作为困难村和农民群众稳定脱困、长久脱困的重要途径和治本之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结合村庄特色,利用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培育主导产品,打造特色品牌,带动全村增收致富。
对于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较差的村,由区、镇将产业帮扶资金进行统筹,利用区、镇特色产业优势,建设规模化、市场化、长效化的大项目、好项目,避免资金使用碎片化,保障项目的长远发展和持续盈利。
2018年,东丽区通过整合市、区帮扶资金,依托区属国企滨丽公司,成立了天津众成物业服务公司。作为产业帮扶项目,公司采取“保底+分红”模式,开展物业管理服务和商业楼宇租赁业务,解决部分困难村民就业,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
我市通过实施产业帮扶,立足镇、村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困难村共确定产业项目117个,目前已经建设完成112个,实现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同时,探索创新村级合作经营、产业基地运营、龙头企业入股、农业企业带动、固定资产租赁、乡村旅游开发、社会服务收益、“互联网+”销售等八大产业帮扶带动模式,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壮大困难村集体经济。
文明春风吹遍地
谁不说咱村庄美
脱贫致富,脱的是“穷帽子”,富的不光是“口袋”,更重要的是振奋精神气儿。村容村貌变美了,整个村子的精神面貌也随之发生改变,一股文明新风吹进了农家院落,浸润了村民的生活。
“过去是家家门口一堆柴,垃圾、脏水都往路上泼,自家小院里干净就得了,谁还管着这外面。”西青区杨柳青镇大柳滩村村民付丛泉说起村里以前的面貌,不禁皱起了眉头。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大柳滩村被列为困难村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自来水未覆盖、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帮扶组干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大柳滩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以“六化六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土路洼路不见了,家家户户通了上下水、厕所入户,新建了18座水冲公厕、3个健身场地、小学校、幼儿园、红白事酒店……大柳滩变样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随之改变,新的生活方式悄然改变着村庄。
同样的改变也发生在北辰区双口镇平安庄村。每天清晨,垃圾清运车准时出现在中心大街,每经过一条胡同,保洁员都会将整条胡同的垃圾桶一一倾倒,将垃圾收集,再将垃圾桶归于原位。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不落地”模式已然成型。村里还在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每户发放两个60升的干、湿垃圾桶,由小型垃圾车每天早晚两次入户收垃圾。作为区城管委的结对帮扶村,平安庄村成为了全区“环卫一体化”试点,由政府出资聘请第三方机构,成立专业保洁队,公司化运营村庄的各项保洁工作。
文明春风吹遍地,乡村振兴迈阔步。通过三年结对帮扶工作,我市着眼实现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扎实推进“文明村”建设,困难村全部达到区级及以上“文明村”创建标准。深入开展“平安村庄”创建,健全完善农村公共安全体系,调处化解群众矛盾纠纷1.7万件,处理信访积案686件,困难村全部达到“平安村庄”创建标准,农村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明显增强。
我市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还在“精准”上下功夫,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聚焦党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村庄产业发展、村集体和农民收入、乡村治理水平等多个方面,广大驻村干部深入在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累计入户走访35万余户,摸清查实了困难村“家底”,精准分析村庄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从着力解决制约困难村发展的短板弱项入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扎实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厕所革命”、饮水提质增效工程,落实人居环境三年整治,为村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精准帮户上,全面实施“筑基”工程,组织民政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全覆盖摸底排查,精准识别困难群体,逐户逐人建档立卡,从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兜底等各方面实施全面保障、精准帮扶,避免高楼大厦背后的贫民窟,确保帮扶兜住底、全面高质量小康不落一户一人。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