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迎来了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谷雨,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古人将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谷雨时节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鸣鸠”即布谷鸟,农历三月中下旬,布谷鸟轻拂羽翼,高唱着“布谷、布谷”,似乎是在提醒人们“播谷、播谷”;“戴胜”即戴胜鸟,在布谷鸟鸣叫催耕的同时,戴胜鸟也开始在桑树上筑巢。
赏花:春色自不老,白红蒙短墙
谷雨是赏花的好时节。温润的春雨,和畅的春风,绚烂的春花……古代文人墨客在诗词歌赋中不仅留下了对春光美景的赞叹,更蕴含着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红紫妆林绿满池,游丝飞絮两依依。正当谷雨弄晴时。射鸭矮阑苍藓滑,画眉小槛晚花迟。一年弹指又春归。”池塘里碧波荡漾,树林里姹紫嫣红。仇远的这首《浣溪沙》,宛如一幅将春意描绘得淋漓尽致的山水画。
王炎的《谷雨后一日子大再有诗次其韵》中有这么几句:“花气浓于百和香,郊行缓臂聊翱翔。壶中春色自不老,小白浅红蒙短墙。”谷雨后,诗人在郊外缓缓而行,花香浓郁。矮墙上小花红白相间汇成一片,迷人春色让人沉醉不已。
说到谷雨盛开的花,就不得不提牡丹。欧阳修曾曰:“洛花,以谷雨为开候。”“洛花”特指牡丹。每到谷雨时节,牡丹便会盛开,谷雨赏牡丹的习俗也由此演化而成。刘禹锡的《赏牡丹》就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牡丹花开的情景:“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品茗: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除了赏牡丹之外,品新茶也是谷雨时节沿袭至今的习俗。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曰:“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时节温度适中、雨量充沛。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茶叶无论色泽、口味还是香气都相当不错。
齐己在《谢中上人寄茶》中写道:“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也是他的作品,其中的“摘带岳华蒸晓露,碾和松粉煮春泉”写出了一芽一嫩叶的春茶冲泡开的景象。
品茶也是诗人心灵的寄托。林和靖的《尝茶次寄越僧灵皎》对谷雨茶进行了赞美:“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诗人对茶具奢华与否并不在意,只关注茶汤本身。郑板桥《七言诗》亦有云:“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诗人品尝香茗,感受人生的乐趣。
民俗: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
从谷雨的物候我们可以看出,谷雨在农耕社会是非常重要的节气。田园诗人范成大词云:“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谷雨也有很多习俗与农家生活有关。
谷雨期间,民间流行禁杀“五毒”的习俗。害虫是农家大敌,谷雨以后气温升高,为了减轻虫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帖以求驱凶纳吉。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比较流行。
谷雨帖属于年画的一种,上面多刻绘着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的形象,有的写有“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还有“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持七星剑,单斩蝎子精”等。
对于渔民而言,谷雨节有着祭海的习俗。谷雨正是海水变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出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过了谷雨,百鱼近岸。”为了能够平安出海、满载而归,谷雨这天渔民会在海滩上摆出猪、鸡、鱼三牲等供品,点燃香烛鞭炮,祈祷海神保佑。这一习俗在今天山东胶东荣成一带仍然流行。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