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管部门积极引导银行体系让利实体经济,疫情冲击导致部分企业信用风险提升、违约增加等诸多因素影响之下,商业银行上半年经营情况备受关注。8月10日,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万亿元,同比下降9.4%;二季度末不良率则继续上升至1.94%,资本充足水平也出现滑落。银行业如何在支持实体经济、保障资产质量之间取得平衡发展,成为监管和银行机构共同的考题。
净利润下降9.4%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万亿元,同比下降9.4%,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0.35%。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83%,较上季末下降0.15个百分点。净息差方面,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2.09%,较一季度的2.1%略有下降。
银行业盈利能力承压在预期之内。此前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就曾撰文指出,随着实体经济困难向金融领域传导的滞后效应逐渐显现,以及一些政策因素的影响,银行后期不良贷款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明显加大,银行利润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内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可能。
今年以来,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监管部门指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此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将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这一让利规模相当于商业银行2019年净利润的75%。
在业内看来,在实体经济面临压力、银行利润绝对量较大的情况下,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空间。邮储银行战略发展部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受让利实体经济以及不良贷款承压等因素影响,预计银行业净利润难以维持高增长。面对这种情况银行需要按照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做好自身的各项金融服务,结合经济发展和客户需求变化做好转型发展。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监管要求金融系统全年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预计接下来银行净息差还会有所收窄,以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不良贷款率进一步上升
资产质量方面,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7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24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4%,较上季末增加0.03个百分点。
分机构类型来看,民营银行、农商行、大型商业银行三类机构不良贷款率环比有所抬升,而城商行、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则有所压降。其中,民营银行不良贷款率由1.14%增0.17个百分点至1.31%;农商行不良贷款率由4.09%上升0.13个百分点至4.22%;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由1.39%增0.06个百分点至1.45%。此外,二季度末城商行不良贷款率由2.45%降0.15个百分点至2.3%;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由0.71%降0.02个百分点至0.69%;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微降0.01个百分点至1.63%。
对于当前银行业不良资产状况,陶金指出,由于银行风险暴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二季度不良贷款的增加可能更多反映的是一季度在疫情的冲击下部分企业财务和现金流状况的恶化,并且这种实体经济向银行体系的传导还存在相当的持续性,因此未来不良贷款的积累很可能还会持续。
7月11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时也指出,当前不良贷款并未充分暴露,存在较大上升压力。对此,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要求,必须做好不良贷款可能大幅反弹的应对准备。一要进一步做实资产分类。严格区分受疫情影响出现困难的企业和本身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对于后者,严格按规定确定资产分类,符合不良标准的必须划为不良,实质承担信用风险的其他表内外资产也应执行分类标准。二要继续加大处置力度。今年不良资产处置金额要在去年基础上合理增加,降低拨备覆盖率释放的资源必须全部用于处置不良。三要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综合使用核销、清收、批量转让、债转股等手段,做到应核尽核、应处尽处。试点开展不良资产批量处置,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温彬表示,因为风险暴露存在滞后效应,下半年银行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额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但银行加大信贷逆周期投放有助于企业保持正常经营,同时下半年经济预计进一步恢复性增长,银行资产质量总体还会进一步保持平稳。
急需“补血”抵御风险
在监管机构号召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以及不良抬头压力下,银行普遍面临资本充足率下滑现状。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二季度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三项指标均较一季度有所下滑,其中,2020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47%,较上季末下降0.41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61%,较上季末下降0.3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21%,较上季末下降0.31个百分点。
“不少中小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而成,又或者其股东注资存在不足,资本不充足的情况比较多见。而今年以来应对疫情,中小银行积极响应让利实体经济的政策号召,息差进一步收窄,盈利下滑反过来会侵蚀资本充足程度。”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如是说。
民银智库民营企业研究团队负责人徐继峰表示,在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疫情影响下,信用风险加大,银行贷款、债券等违约风险上升,银行不良资产增多,不良率上升。另一方面,随着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按照监管要求,需要有更多的资本支撑。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需要“补血”抵御风险。在内源性资本补充困难的情况下,外源性资本补充方式就成为银行缓解“资本饥渴”的重要渠道。
通常来说,银行补充资本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源性的,比如依靠自身盈利;另一种是通过外源性方式补充资本,比如IPO、可转债、定增、永续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等。
在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能力上,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指出,要坚持内源和外源相结合的方式补充银行资本。鼓励银行增加利润留存,做实资本积累。支持银行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等资本工具。对少数难以通过市场化渠道进行资本补充的机构,积极推动依法依规筹措政府性资金支持。尽快落实省级政府发行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最新政策,并把补充资本和优化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记者 孟凡霞 马嫡)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