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考研预报名正式开启,2021届考研大军正式打响了第一枪。与此同时,线下自习室也开始火热起来。北京商报记者在多家团购平台统计发现,截至9月24日,北京至少有近70家线下付费自习室。不过,相对于教育培训的其他市场,较低的准入门槛意味着,付费自习室要想做成规模化和品牌化,可能有点难。
各自为营
“自习室这种模式在日韩的发展比较早,他们已经摸索了30多年。”竹川学社自习室的负责人吴女士(化名)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了自己开办自习室的初衷,“去年的时候,我自己备考MBA,在备考过程中发现在家确实很难静下心去学习,后来我就去线下自习室体验了一下,觉得学习的氛围很好,另外我也有创业的打算,就萌生了开办一家线下自习室的想法。”
今年1月初,吴女士在朝阳区常营附近开办了第一家自习室,今年9月又开了第二家分店。“第一家店开业之后由于疫情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后来逐步回暖,学员都陆续过来了,自习室也考虑到防疫的需要,就开了第二家店对学员进行一部分分流。”目前,吴女士的两家自习室共有74个座位,固定学员超过20人。而自习室的一般容量都在50人左右。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在大众点评等平台搜索发现,大多数线下付费自习室集中在海淀区和朝阳区,这也是北京高校、教育机构较为集中的地区。自习室收费一般包括单次、单日、周卡、月卡等多种形式。便宜的单次体验卡仅需几十元,最贵的年卡售价一般在6000元以上。“线下自习室这种形式,为学员提供了共享的学习空间,主要成本集中在房租上,定价时,房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吴女士坦言,“自习室不适宜扎堆开,还是需要在选址上下功夫。”
而据大众点评自习室排行榜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尚未形成连锁品牌自习室,绝大多数都是各自为营的独立店铺。吴女士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北京只有两家自习室开设了分店。
周期性需求
在线下付费自习室陆续升温的背后,是近年来越来越火热的研究生和公务员等相关类型的考试。
“我是从7月开始来自习室学习的,买的是季度卡,现在因为疫情,进入大学图书馆非常不方便,来自习室就比较方便。”作为选择线下自习室的一员,小莎正在准备研究生考试。
在小莎看来,自习室的环境很安静,和图书馆比起来也更加保护隐私。“来自习室学习的学员基本都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我觉得学习氛围甚至会比学校图书馆里更好。对我来说,选择自习室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距离问题,其次是自习室的环境,价格是我最后考虑的因素,目前大多数自习室的价格相差都不大,都在接受范围内。”
据悉,目前绝大部分自习室都会给学生提供茶水、文具等方面的服务,并开设多个功能分区。以竹川学社为例,自习室内分为沉浸阅览区、鼠键区和个人工作站。另外,还有部分自习室为24小时营业,并开设暗室,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
“线下自习室是分淡季和旺季的,大型考试结束之后,学员就会比较少,在考试之前,来自习室学习的人会多一些,有一定的周期性特点。”吴女士表示,来自习室的学员年龄段集中在16-30岁,除了备考的学生,也有不少职场人士青睐自习室安静便利的环境,过来看书或者处理工作。“他们一般会选择晚上或者周末过来。”
准入门槛低
教育培训市场的火热促生了自习室的涌现,作为培训新经济的产物,线下自习室一直没能走向品牌化和规模化,这与其准入门槛低不无关系。
中关村教育投资管理合伙人于进勇表示,线下自习室的出现证明了市场上有这样的需求存在,但如果自习室仅以提供空间的方式运营,进入的门槛会比较低。“存在用户需求、进入门槛低,这类的市场我们叫作‘蚂蚁市场’,大家都可以进入这一领域,但做成规模会很难。”
“之前也有一些MBA培训机构和留学机构来找我们谈合作,希望我们在店里帮他们做宣传给他们导流。但这种模式我并不是很认可,我希望能和他们开展双方共赢的合作。”吴女士表示,“也有一些线上的教育机构找到我们做线上课程,表示会给我们开一个端口,用户通过这个端口就能得到一个比较优惠的套餐,我们也成为他们的线下平台,但这方面的探索我们自习室还没有开始做。”
吴女士的规划是在明年继续开设分店,“复制自习室的模式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但我想先尝试一下,看看数据如何”。
于进勇进一步指出,如果线下付费自习室想要做大、做成规模,可以在空间中加入一定的赋能工具,“比如提供相应的答疑服务、学习资源和老师等,这些能够为学员额外提供提分或学习的必要条件,或许会成为线下自习室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壁垒;此外,线下自习室还要尽可能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口碑,保障自身的生存”。
联系我们:434 921 46@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200237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