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落地后,6月2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新闻发布会上对该系列政策进行详细解读。答记者问环节,潘功胜指出,新的政策工具和现有货币政策工具、降息降准政策工具并不矛盾,无论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谈不上量化宽松(QE)。当前,和国际上其他一些发达经济体比较,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仍有空间,仍然处于常态化货币信贷政策的范畴里面。
当前,在疫情高强度冲击下,各类市场主体经营压力陡增,经营现金流萎缩,经济增长也受到较大影响。潘功胜指出,此背景下,加大货币信贷政策力度是必需之举,通过加大信贷政策的支持,对于保市场主体、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潘功胜直言,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与市场主体经营状况及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如果市场主体倒闭,经济可能会失速,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也会恶化。因此,金融机构在这个时期要加大逆周期调节,扩大信贷的投向保市场主体。银行和企业实际在一条“船上”,保市场主体、稳定经济增长,也就是在保银行的信贷资产,即救自己。
今年以来,疫情的出现,致多家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也给银行业的信贷投放和资产质量带来影响。潘功胜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受到影响是必然的。不过,我国的金融体系、银行体系对风险的抵御能力比较强,在一季度末银行体系的拨备覆盖率是183%,体现了银行自身有比较强的能力来消化可能产生的资产质量的恶化。
对此,潘功胜强调称,“央行、银保监会也要求商业银行在加大对企业让利的同时,用现有的财务资源加大拨备的储备,加大不良资产的核销和处置能力。我们要求在今年未来的三个季度商业银行加大拨备提取。为防止今年、明年甚至后年信贷资产质量下降,我们要做好准备”。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银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银行盈利、资产质量与经济周期波动密切相关,经济上升期,信贷扩张,盈利增加,资产质量改善;经济放缓,信贷收缩,企业盈利恶化,银行呆坏账增加,如果出现严重经济衰退,可能导致部分银行资产质量严重恶化。因此,在特殊时期,多部门、多金融机构协同为市场解决实际困难、降低财务负担、适度加大信贷支持等,保住市场主体、稳定就业,让投资、消费、就业形成良性循环,本身就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周茂华进一步建议,一方面,可适度提升中小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金比重,阶段性调整中小银行各项考核指标;另一方面,可加大金融对消费支持力度,释放我国消费潜力,让消费、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另据潘功胜介绍,在推动政策出台的过程中,监管在保市场主体的过程中也特别注意完善风险的分担机制,如央行提供低成本资金的安排,财政部门提供了贷款贴息,此外,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银政企等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在制定和发布政策的时候,也特别注意到一些不能突破的风险底线,比如说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由各个金融机构独立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不能行政干预放贷等。(记者 孟凡霞 刘四红)
联系我们:434 921 46@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