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 向史而新 纪录片《红色密档》如何话百年初心

2021-10-07 14:06:57    来源: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阴丽萍

一份份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镌刻着使命初心;一封封带着硝的火线电报,见证了革命征程;一张张纸短情长的革命家书,则记载着共产党员的人光辉。

新中国成立72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推出纪录片《红色密档》。该片贯彻书记“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重要指示精神,用档案、电报、家书等讲述风云变幻、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诉说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从不同侧面探求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格和胜利密码,让感动穿越时空,让记忆历久弥新。

01

变“故纸堆”为“活资源”

建党百年之辉 展示苦难新生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精神的物质载体。红色档案库既是百年党史库,也是党的理论库、思想库,还是革命精神的“基因库”、资政育人的“给养库”。为了挖掘这部最为生动、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价值,《红色密档》精选中央档案馆和其他地方档案馆大量馆藏珍贵档案,通过对几千份档案的广泛收集、深入挖掘和比照分析,系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年的光辉历程,让观众深刻感受烈火淬金的精神锋芒,读懂百年大党的胜利密码。

《红色密档》挖掘的档案包括中共历次重要会议的决议案、发言稿和重大事件的往来电报、以及书信、日记、报刊、录音、影像等众多品类,其中有48份档案资料属首次向媒体公开。通过多元的故事讲述手法,《红色密档》补史之缺、详史之略、续史之无,提升了党史学教育的事实信度、记忆刻度和情感温度。

毛泽东亲自修订的《井冈山的斗争》手稿是首次公开,在即将编入《毛泽东选集》之前,他逐字逐句亲笔做了全篇校阅,仅前两页的修订就达90多处。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提到:“莲花保存一支,其余概被豪绅缴去”。《红色密档》以小见大,结合档案讲述了“莲花一支枪”的故事。农民暴动失败后,60支枪被缴去59支,仅剩的一支被共产党员贺国庆冒着生命危险藏了起来。后来这支枪成为了赤卫队制胜的武器,从一支发展到17支,最后再发展到成立莲花独立团,它印证了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由朱德签署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第一次提出了“万里长征”的说法;毛泽东亲自动手修改起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在最开始其实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还有西安事变后1936至1937年国共谈判的所有电报、型关大捷、关于黄崖洞防御战部署的电报、以及辽沈、淮海、津三大战役的电报,它们曾穿越战火纷飞的生死线,将谈判桌上的较量即时传送。这些铭刻着历史折痕的档案、电报,铿锵有力、无声豪迈,抒写着中国命运的万千布局,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奋斗的苦难新生,以及运筹帷幄的智慧光辉。

02

向档案制作者守护者致敬

见证革命先辈的使命担当

历史不是冰冷的叙述,它是真实存在过的滚烫时代,也是传承和延续至今的生命记忆。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征程中,每个紧要关头、关键时刻、重要节点都少不了档案的真实记录。1949年以前,在秘密斗争和革命战争的环境中,我们党就十分注意档案的保存工作,这些档案保护者不仅目睹党成长壮大的艰辛、栉风沐雨的奋斗,许多人还为此献出了鲜血和生命。

《红色密档》就细腻讲述了众多守护者的故事。《守望光明》这一集中,对档案制度的建立、档案文件的保管和转运过程中的不易进行呈现,建立起观众对档案的基本认识和尊重;《制胜电波》则以战争时期情报信息作为重要档案材料切入,围绕这一关键内容呈现丰富的历史故事,形成对于档案内容更为全面的认知。

1936年,在妻子被捕后,病重陈为人依旧保护着“中央文库”,并写下了一份归类管理中央文库档案的基本法则——《开箱必读》。此后,该档案历经徐强、刘钊、缪谷稔等十多位保管员的接力守护,直到1942年才交到了年仅23岁的陈来生的手中。此时的上海已在日伪政权控制下变成了一座“孤岛”。为了档案的安全,陈来生从炒货摊改成开面粉店。一再搬家的他最后把档案文件安置在阁楼的夹墙里存放。这段历经18年动荡岁月、104包档案文件无一缺损的故事,展现了“中央文库”历任保管员和他们的家人曾经的危难和艰辛,闪耀着革命先辈们坚守的信仰之光。更让人动容的是,《红色密档》还披露,在审阅相关电报时,毛泽东亲自将“对保存文件有功的同志,请你处先予以奖励”中的“同志”两字改为“人员”。这两个字的改动,就是对18年以来所有参与保护中央文库党内外人员的认可。

在《红色密档》中,龙开富翻越雪山草地,跟随毛泽东中央红军胜利完成长征,交给中共中央秘书处的文件就有50多斤,他挑着的这些文稿,后来成了汇编《毛泽东选集》珍贵的原始档案;曾在上海麦伦中学就读、如今已经90岁的陈一心,和广大的上海群众一起搜集情报,在付出巨大牺牲后,汇总出一本《上海概况》,为解放军后来接管上海提供了很多重要信息。

《红色密档》精心讲述了这些为党建档管档、为国创史守史的先辈的故事,记录这些勇往直前的背影,刻画这些步履铿锵的足迹,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的使命担当,找到了前进的灯塔。

03

艺术化勾连历史与现实

展现共产党员的人光辉

如何让重大主题巧妙落地,实现主流媒体在纪录片创作上的突破,如何把主题创作的思想高度、情感深度和艺术精度统一起来,这是红色题材纪录片在创作上的难点。

《红色密档》在故事讲述、影像呈现、叙事语态等方面下足功夫,它艺术化地勾连历史与现实,用小视角展现大时代,探索宏大叙事的微观表达,对史料背后的故事进行再挖掘、再解读,努力用多种手段让档案、电报、照片等静态资料活起来、动起来,让观众在浏览档案资料时能与历史事件共生共融,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体悟影像的力量、历史的回声。比如重走当年历史发生地点,通过“仪式感”营造时空真实感;寻访当事人及其后代,让历史和现实关联,迸发出能量;对档案关联的当下信息跟拍延展,在增强历史厚重感和艺术感染力的同时,传递情感。

“惟家中有两位母亲,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

这是朱德于1937年11月29日写给好友戴与龄的一封借款信,思慕亲人与担忧焦灼之心跃然纸上;贺页朵的铜像被他的子孙安放在了榨油坊前,从而引出了他以无畏的方式写下入党誓词的故事;通过原庐山风景区管理局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联副主席慕德华作画,把当年周恩来与蒋介石进行庐山谈判的美庐别墅展现出来,这朦朦胧胧的云雾如同84年前国共两党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的探访,引出了宋云亮、胡玉华的家书故事;音乐剧《我在黑暗中等待黎明》的排练牵出的是曲南武工队长李卡的故事……在《红色密档》中,这样的情节很多很多。

透过影像化展示、故事化讲述,艺术地将历史图景在人们心中铺展,《红色密档》让党史、党员和党的信仰在影像中得以生动表达和深刻诠释,展现出了人光辉。

红色档案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凭证和直接见证。《红色密档》告诉我们,每一次和红色档案的距离接触,都是一次思想的点名、精神的整队。在这样的纪录片中追溯精神之源,我们必将鉴往知来,向史而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