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单保费收入骤降近三成 内地新单占比创八年新低

2020-06-04 09:59:09    来源:北京商报    

从排队疯抢到门可罗雀,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的狂热正逐渐降温。近日,来自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以下简称“香港保监局”)的一组数据显示,一季度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新单保费惨遭“腰斩”,对香港新单保险市场“贡献”更创下近八年新低。受其影响,香港长期业务新单保费收入也应声下跌近三成。缘何一季度内地新单保费遭“腰斩”?内地居民又青睐哪些香港保险产品?随着疫情逐渐平稳,下半年,香港保险新单市场会否实现回暖?

内地新单占比创八年新低

伴随着2020年一季度香港保险业临时统计数字的出炉,香港保险业最新经营情况终于浮出水面。数据显示,一季度,由内地居民带来的新增保单保费为54亿港元,同比下跌57.7%。

“两地疫情防控,造成人员往来大幅减少。”谈及一季度内地新单遭重挫的原因,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室副主任王向楠如是解释。

香港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为了控制冠状病毒疫情而实施的限制跨境人流措施,导致首季保费单季下滑。

的确,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香港于今年2月8日起正式封关。彼时,便有保险公司人士直言,对内地保单占业务量半壁江山的香港保险业来说,此举将在短期内对新增客户量造成巨大冲击。

预言成真,内地居民新单保费收入重挫直接影响着香港整体新单保费收入。数据显示,一季度,香港长期业务(不包括退休计划业务)的新增保单保费收入为351亿港元,同比下跌27.5%。其中,个人人寿及年金的非投资相连业务保费为325亿港元,同比下跌28.8%;投资相连业务保费为25亿港元,同比下跌6.2%。

而具体到公司而言,友邦保险将一季度香港新业务价值大幅下降归因于来自内地访港客户的新业务价值减少——大众普遍不愿面对面接触,加上市场上可透过在线遥距签名完成销售的产品,平均保费相对较低而且种类有限,导致来自本地客户的新业务价值录得双位数字下降。

首季新单保费下挫的同时,一季度内地居民对整体新单保费的“贡献”也在下滑,占个人业务总额15.5%,创下2013年以来新低。回顾以往,2016年内地居民新单保费曾飙增至727亿港元;但2017年和2018年,内地居民新单保费逐年分别收缩至508亿港元、476亿港元。2019年继续下滑,至128亿港元。

储蓄寿险逆势至榜眼

那么,究竟哪类香港保险产品更受内地居民青睐?

梳理不难发现,从投保产品种类来看,整体而言,2020年一季度,终身寿险和重疾险占比下降明显,储蓄寿险(即两全保险,多为“交2保5”一类的短期储蓄产品)的占比逐渐升高。

从占比来看,相较于去年底,一季度,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排位发生变化。香港保监局披露,内地居民购买终身寿险的新单保费收入26.1亿港元,虽然终生寿险依旧位居购买榜单的榜首,但占比已从去年的56.5%下滑至今年一季度的48.32%。

位列内地居民购买榜单第二名的产品从万用寿险变身成储蓄寿险,2019年,万用寿险占内地居民购买个人人寿产品的比例为14.4%,位列终身寿险之后。不过,短短3个月的时间,储蓄寿险占比便从彼时不足10%一跃升至一季度的26.33%,实现4.22亿港元的新单保费收入。相较而言,万用寿险以7.96亿港元新单保费收入排榜单第三位,占比14.74%。

此外,占比缩减较大的还有重疾险。一季度该险种的新单保费收入为3.13亿港元,业务占比5.8%。而2019年重疾险的占比达到10.8%。

对此,王向楠表示,重疾类产品下降,是由于内地重疾险在保障病种、赔付设计、投保年龄等要求、配套服务等方面发展非常快,从全球看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所以香港产品的吸引力在下降。储蓄寿险热销反映出,由于汇率、利率等预期因素,内地居民配置美元/港币资产的需求明显增强。

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

面对一季度香港保险新单业务下滑,多位香港保险从业人士均表示,当下正好是苦练内功的时机,并期待疫情后,新单迎来恢复性发展。

“纵使短期前景不明朗,但在私人保险渗透率以及社会福利保障偏低的情况下,长远来看,市场的保险意识不断提高,相应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香港某保险经纪公司负责人表示。

王向楠也分析,内地居民购买的香港保险基本是长期人身险产品,还有储蓄投资性,所以随着人员往来逐步恢复,被抑制的投保需求将会释放,会促成香港保险新单市场逐步回暖。

不过,也有营销员对未来业绩表示担忧。“二季度,香港属于完全封关的状态。目前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开关日期将再延后一个月。目前只能依靠本地客户,但本地客户的保险需求不会集中爆发。”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大数据共享专业委员会保险课题组首席专家万鹏也表示,预计香港新单保险市场二季度不太可能急速反弹,需要观察疫情解禁等影响。

不过,疫情下,有忧亦有喜。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表示,此次疫情突袭加速了全球保险公司对数字化的投入力度。疫情期间,自助服务门户、实时响应式交互系统、用于保单服务和理赔的移动应用程序以及世界级的呼叫中心技术成为疫情期间保险公司竞争的重点。虚拟检查、自主索赔和基于人工智能的定损、虚拟争议处理法庭等功能也受到海外业界的高度重视。

可以确定的是,“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保险业修炼内功的方向。从需求侧看,根据The Digital Insurer的调查研究显示,疫情期间受居家隔离、复工复产难等因素影响,消费者对于数字化保险的期望显著提升,倒逼保险公司优化线上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行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刻不容缓。

而香港保险业也正在加速布局。2018年12月,香港保监局向保泰人寿发出首个快速通道授权。截至目前,香港已有4家获得虚拟保险牌照的保险公司,其中2家为寿险公司。 (记者 陈婷婷)

[责任编辑:h001]

联系我们:434 921 46@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