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到“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那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堪称外界观察其趋势流向、或把握机遇冲上潮头、或规避投资盲区的重要风向标。打开今年这份自改革开放以来篇幅最短、起草时间历年来最长的报告,政策部署信息量之丰富,却一点不逊于往年;报告篇幅、结构与表述等的新变化,透出今年最新部署的政策脉络与规划逻辑。
先说说报告篇幅上的变化。拿到今年报告的第一反应是手感,厚度不同。2013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保持在1.5万-2万字的篇幅,而今年的报告约有1.05万字。会期短了,报告字数少了,但节奏更紧凑,内容毫无“打折”,从疫情防控到宏观经济,从改革发展要点到呼应民生关切,都直奔主题,直面问题,给出政策实招,传递出身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的使命感与紧迫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历时之长,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少见的。据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透露,报告听到的各方建议比较多,并不断对报告进行修改。报告改了多少稿已经说不清,“几乎每天都在改”。因为国际疫情形势在变化,国内外经济形势也在不断变化。
“子弹没有打光”
报告的结构也有变化,从传统惯例的“回顾——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工作”三段式,转为重要部署排列式,在概述了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后,迅速切入微观主体(就业和企业)、改革、内需、脱贫、外资外贸、民生及其他内容,要务一目了然,表达言简意赅。
“往年报告回顾当年成绩后,会介绍我们做了哪些工作,今年没有纳入这部分,回顾工作这部分内容也非常简要。”黄守宏说,报告提出的措施是基于当前形势,基于初步对国内外疫情走势判断做出的,一旦发生超出预期的变化,政策会相应完善。“我们应对危机的子弹没有打光,留着充分的余地和后手。”
细看报告内容,能发现更多变化。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已成为热点话题。对此,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综合一司司长孙国君表示,这是考虑到今年存在的全球新冠疫情走势和世界经济的巨大不确定性,现在无法准确判断全年增速的大致区间,提出目标可能会和实际存在出入。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认为,尽管未设GDP目标,但报告中围绕经济增长的短期任务、中长期发展潜在动力等,恰恰是做出比往年更扎实、更全面、更有效的一些政策布局。
那么,因应上述不确定性,哪些布局谋划需要我们特别留意呢?
这里想谈谈报告里的新表述和高频词。
“保、稳、进”
“以保促稳”,不可不提。在两会召开前夕,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撰文称,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世界经济衰退已难以避免,波及广度、衰退深度取决于疫情蔓延程度和应对有效程度。
形势研判后,要求快速明确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的路径方向,并在全国两会将其形成为国家意志与全民共识,也就是报告里表述的“以保促稳、稳中求进”。
“六稳”和“六保”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彼此联系。
稳经济要从决定经济发展的各个变量入手,稳住消费、金融、外贸、外资、投资等变量,而稳消费首重稳就业,不难看出“六稳”侧重点在增长变量;“六保”则更侧重于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等在经济中的各个“角色”,涉及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基层运转的政策指向都可对位落实,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进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疫情冲击按下的“暂停键”弹起,运用强大国内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力资源等优势,鼓足“经”气神。
政策最不吝于投向这里
今年的报告“惜字如金”,多有着墨之处就更显得要紧。
“民”字,出现了86次,分布于报告各项部署中,民生导向跃然纸上。“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从这些表达的语气,就能感受到恤民之意、亲民之心。
在报告中,民生关键词——“就业”出现了39次。“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孙国君评价说。
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兜住民生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就是保住未来发展根基。而前期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正在落地见效。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在疫情冲击宏观经济后,原有顺畅健康的循环放慢,节奏迟缓,首当其冲影响的是民,是民生、民企(中小微企业),这时最需要雪中送炭,政策暖心,让最广大的微观主体活下去、站起来,尽快重启、恢复经济秩序。
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但只要顶住压力,做好自己的事,定能走出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任务就在眼前,报告已“带起”节奏,你我该做些什么吧。(记者 何凡)
联系我们:434 921 46@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