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年报解析 “连锁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发布盈利预警 “连锁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00520.HK)日前发布盈利预警公告称,2021年关闭了230家门店,预计2021年净亏损人民币2.75亿元至2.95亿元。这是其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2021年净亏损约2.75亿元至2.95亿元
首次年度亏损
华商报记者查询呷哺呷哺的公告看到,呷哺呷哺日前对外发布盈利预警公告称,预期2021年收入约为61.5亿元,同比增长约13%;2021年净亏损约2.75亿元至2.95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149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其上市7年多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对于净亏损的原因,呷哺呷哺在公告中表示:主要原因包括全年关闭约230家餐厅导致的长期资产一次性亏损;因为部分餐厅经营业绩下滑而导致的计提减值亏损,合计约2.2亿元;以及2021年部分地区餐厅仍然受疫情影响,无法充分营业。这份业绩预告也引发不少投资者热议。
资料显示,呷哺呷哺1998年在北京创立,2014年于香港上市。华商报记者在万得数据平台查询发现,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自称,由北至南覆盖中国19个省份、118个城市以及3个直辖市,开设直营餐厅超千家,服务顾客超过1亿人次,是中国十大火锅品牌及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之一。2014年,企业在香港上市,被称为“连锁火锅第一股”。
在呷哺呷哺公布“盈利预警”之后,其股价一度下跌超过13%,随后连续两日继续大跌,近三个交易日出现反弹,截至3月18日收盘,其股价报3.9港元,距2021年内约27港元/股的历史高价跌去超80%。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仝铁汉分析,一般情况下,造成企业营收、利润没有同步增长的原因可能有:一是企业因处置长期资产而产生的损失,以及计提减值损失造成的,如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因资产贬值而计提大额资产减值等;二是虽然营业收入增长了,但收入增速低于企业的成本和费用的增长速度,造成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三是收入结构方面,如果毛利率低甚至负毛利产品在收入中占比过大,也会导致收入增长但利润下降。
财经评论人士肖磊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疫情对于很多行业都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比如餐饮业,呷哺呷哺作为线下餐饮品牌的代表更不例外。
西安朝阳门外一门店已关门
有店面曾被处罚
呷哺呷哺在西安门店的经营状况如何?3月17日上午,华商报记者来到灞桥区世博大道呷哺呷哺门店进行走访,门店位于砂之船奥莱四层,记者发现餐饮区域桌椅凳子摆放整齐,门店暂时没有顾客,记者向门店旁边其他店的一位工作人员了解后得知,可能是因为疫情防控,导致最近顾客稀少。记者拿到了门店的一份菜单,上面有“点套餐,送奶茶”“新菜单、更超值”“会员储值、好礼不断”等字样。华商报记者在这里停留了15分钟左右,仍然没有看到顾客。
位于西安益田假日五楼的呷哺呷哺门店在几大外卖平台上消费者留言较多。3月20日下午,华商报记者来到朝阳门外的益田假日综合体,在五楼没有找到呷哺呷哺门店。据商超内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店已经关门了,现在呷哺呷哺那个地方已经是另外一家餐饮品牌了。记者又通过导航软件和大众点评进行搜索,都显示这家门店已经关门。
在呷哺呷哺用餐,消费者的体验怎么样?华商报记者在大众点评上面查看了消费者对呷哺呷哺的评价。一位网友在呷哺呷哺momopark店用餐后评论:“菜量太少,3个人吃了200多,还没有吃饱”;另有网友认为“菜品、肉类性价比太低,几片牛肉30多元,锅底真的不好吃”;还有评论反映“套餐折扣不划算”“不值菜单上标的价格”和“菜品观感较差”等。
“我感觉味道还不错,但是有点贵。”西安90后市民周女士表示,半年前去呷哺呷哺小寨附近的一家店里吃火锅,4个人花了300多元。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呷哺呷哺在西安的门店曾有被处罚的案例。2021年8月,西安市碑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西安市碑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对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西安第八分店经营使用不合格盘子核查处置情况的报告》。其中提到,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西安第八分店,2021年5月10日使用的盘子经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检验,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目前,经市监局复查,该店已将食品相关产品清洗消毒方面存在的问题整改到位。
很难构筑起自己产品的护城河
“小火锅”效仿者众多
有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城市散发疫情,导致呷哺呷哺亏损可以理解。但从“连锁火锅第一股”到亏损2个多亿,应该有深层原因。
呷哺呷哺业绩的下跌,是现实中危机的反映。西安一家餐饮企业从业者陈苏(化名)分析,呷哺呷哺出现这样的亏损可能与公司的人事变动与发展规划有关。2021年4月,呷哺呷哺旗下品牌湊湊的CEO张振纬离职;5月,呷哺呷哺CEO赵怡被免职。随后,赵怡和公司多次发生口水战。
呷哺呷哺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重新上任CEO,他在回归后将注意力首先放在“止损”这一环。此前,呷哺呷哺在选址、管理等层面上违背了其“大众消费为主”的定位,从而导致亏损;贺光启表示,企业在2022年将谨慎拓张,inxiabuxiabu品牌和门店也将陆续全面退出市场。新的品牌战略布局能否成功,还有待在时间中进一步验证。
呷哺呷哺还曾遭遇食品安全投诉。华商报记者查询发现,2018年9月,有消费者投诉称在山东潍坊一家呷哺呷哺门店吃出老鼠。随后,潍坊市奎文区市场监管局责令涉事门店停业整改、立案处罚。
财经评论人士江瀚分析,亏损原因可能与呷哺呷哺品牌逐步老化、容易被模仿有关,其小火锅产品很难构筑起自己的护城河。近年来,市场上效仿“小火锅”者众多,而呷哺呷哺自身年轻时尚的小火锅不再炫酷、不再成为招牌和优势了。
除了财报数据,呷哺呷哺的翻台率出现下滑。呷哺呷哺2020年的翻台率为2.3,较2019年的2.6有所下滑。集团旗下的另一火锅品牌“凑凑”的翻台率也由2019年的2.9降至2020年的2.5。呷哺呷哺翻台率下降一方面是疫情的影响,一方面可能是其产品吸引力降低。
“从需求端看,呷哺呷哺面临着‘年轻化品牌已不再年轻’的问题。呷哺呷哺曾经的核心用户群是大学生,如今这一批年轻人已经成家立业,没时间或者没意愿去吃小火锅,而现在的年轻人物质条件更好,未必钟情小火锅这种形式。”江瀚表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华商报记者分析,呷哺呷哺目前的策略、品质保障、开店定位以及选址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关这么多店有亏损是必然的,但是这属于一次性亏损,经过调整优化整合,在2022年整个亏损面应该会收窄。
火锅行业竞争激烈
呷哺呷哺战略布局趋向谨慎
呷哺呷哺关闭200多家门店背后,反映出我国火锅行业竞争之激烈。目前,我国火锅企业超40万家,成都和重庆最多。越来越多的火锅品牌进入小火锅市场,对于呷哺呷哺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火锅”相关企业共42.88万家。从企业省份分布来看,四川省以5.71万家企业超过其他省份,其次是山东省、河南省。从城市分布来看,火锅企业排名前三的城市是成都、重庆、西安,分别有企业1.93万家、1.61万家、0.75万家。
呷哺呷哺在其公告中表示,将持续密切关注市场状况,视餐厅经营情况及时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策略,同时将采取多项措施增加餐厅运营收入和控制各项经营成本,突破经营瓶颈。此外,为继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及降低费用率,在2022年度新开门店选址将更加审慎,计划展店约156家。
肖磊分析,从公告表述看战略偏于谨慎,可能会在各区域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比如,关闭一些效益不理想、选址不合适的门店,从而轻装上阵,但目前疫情暂未结束,实际效果仍需观察。
还有说法称,“湊湊”将成为呷哺呷哺“第二增长曲线”。2020年呷哺呷哺整体营收同比下降9.53%,其中呷哺呷哺火锅收入同比下降25.9%,但湊湊收入同比增长40.3%。2021年上半年,湊湊营收已超1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将近一倍,已经占到呷哺呷哺集团总收入超36%。
面对疫情,海底捞、小龙坎等火锅界的龙头企业都在转型布局,在“自热小火锅”“自热米饭”等方便食品领域开花结果。虽然呷哺呷哺已经开始布局团餐市场,线上的性价比甚至超过了线下,有消费者表示“进店不如点外卖”。在疫情之下“取消堂食”等规定之下,呷哺呷哺的应对措施相对缓慢,“外卖”产品和包装形式似乎跟不上如今消费者“多快好省”的外卖消费模式。
肖磊表示,从市场环境与行业竞争来看,火锅市场可谓“群雄逐鹿”甚至内卷。不管资本市场如何估值,对呷哺呷哺这样的实体店来说,赛道竞争和比拼,终究还要落到质量和性价比上。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