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逼近2400亿港元 中芯国际火速回归A股遭热捧

2020-07-10 14:45:11    来源:融中财经    

近日,科创板迎来一期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IPO,再加上华为及国内众多企业的支持,获得了566倍超额认购,一时间搅动了资本市场,也搅动了投资者的心。

7月7日,号称“芯片一哥”的中芯国际在科创板开启申购,被股民高呼为“大肉签”。自从5月5日中芯国际冲击A股的消息传开以来,中芯国际在港股的股价就仿佛开挂一般,2个月涨超170%,港股市值直接突破2000亿港元。

7月10日,中芯国际股价拉升涨近5%,现报41.75港元,市值逼近2400亿港元。

日前,中芯国际发布公告,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的数据,网上发行初步中签率大约为0.21%,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约为435.51万户。

芯片受制于外,是我国发展高精尖产业,推动半导体产业升级的切肤之痛。在美国持续升级对华为的限制背景下,被视为“华为救星”的大陆企业中芯国际无疑是占据了中心位。

中芯国际是由曾在台积电任职的美籍华人张汝京于2000年创立,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发展到今日,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全球知名的圆晶代工厂,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地设有工厂,还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设立营销办事处。目前,已经能够实现14nm芯片量产。

从创始人履历就可以看出,中芯国际最早同台积电就有着难以说清的关系。

最早,中芯国际发展非常迅速。也许是基于从台积电借鉴来的经验,中芯国际先后拿到了0.18微米到32纳米多个级别的生产设备。但好景不长,仅3年后,台积电就在美国加州起诉中芯国际侵犯专利权及窃取商业机密。这场官司一直持续到了2009年,美国法院判决中芯国际败诉。

同年,中芯国际净亏损近10亿美元,张汝京也离开中芯国际,技术上同国际先进水平开始进一步拉大。

而在这之前,2004年的时候,中芯国际就已经完成了在纽交所和港交所两地上市的操作,但一直业绩表现一般。在张汝京离开中芯国际之后,公司曾多次更换CEO,毛利率在2015年达到峰值30%之后,就一路下滑,到2019年时,仅为20.6%。

在中美摩擦不断升级的2019年5月下旬,中芯国际发布公告,宣布从纽交所退市。

本质上来说,中芯国际属于一家国有资本控股企业。

历经多次变化,目前中芯国际最大股东是大唐香港(大唐电信),持股比例为17%。大唐电信是一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其母公司大唐集团,是中国特大型发电企业集团,属于国有独资企业,大型央企。

第二大股东是鑫芯香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持股比例为15.76%,这是一家由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中国移动等大型企业发起的投资基金。其余的股东持股比例都低于5%。

此前,集邦咨询旗下拓墣产业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一季度的前5大芯片代工企业营收排名,全球芯片代工市场规模为180亿美元左右。其中,台积电继续称霸全球第一,营收高达102亿美元,份额高达54.1%;三星位列第二,美国的格芯和台湾的联电分别排第三、第四。

中芯国际排第五,营收约为8.48亿美元,份额为4.5%。在中国市场份额上,台积电达到了56%,中芯国际不到20%。

目前,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台积电、intel 以及三星,掌握先进制程技术能产能。第二梯队是联电、中芯国际以及格罗方德,拥有部分先进制程能力。第三梯队是华虹、Tower Jazz 以及力晶等,主要聚焦在成熟制程。

东吴证券的一份研报称,晶圆制造属于典型的资产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晶圆厂80%的投资用于购买设备。

其中光刻、刻蚀及薄膜沉积为晶圆制造的核心步骤。

目前光刻环节基本由荷兰ASML公司垄断,刻蚀与薄膜沉积设备主要由美国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AMAT)和日本TAZMO供应。随着国内企业的技术提升,刻蚀与薄膜沉积由中微公司与北方华创开始逐步实现进口替代。技术门槛较低的清洗设备国产化率已经达到40%,主要企业为沈阳芯源和硕辉科技。

不过,最大的差距是,台积电分别于2015年、2016年及2018年实现了16纳米、10纳米及7纳米制程的量产。2020年又开始实现了5纳米制程的量产。

格罗方德于2015年实现14纳米制程晶圆代工的量产,联华电子于2017年实现14纳米制程晶圆代工的量产。

而中芯国际14纳米制程到2019年才量产。中芯国际在先进技术制程上落后了2~3代。

无论是华为遭遇的“芯片断供”危机,还是美国商务部之前将若干中国公司列入“实体名单”,以及今年修订直接产品规则,都凸显出国内芯片产业的无奈。

国信证券表示,中国第一“芯”,肩负民族科技产业崛起希望。2019年14nm FinFET正式量产,先进制程节点带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同步崛起。公司突破FinFET 工艺后,“N+1/N+2”先进工艺加速推进,在国内芯片设计及制造的庞大替代市场支持下,有望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与公司一同加速崛起;

其次,中芯国际为国内晶圆制造龙头厂商,市占率全球第四,大陆第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公司原有成熟工艺稳定量产能力,公司产品涵盖逻辑电路、MCU、射频、储存等多个领域均保持较好增长,为公司提供稳定业绩基础。14nm 在上市后募资快速扩产,提升全球竞争力。

未来随着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大幅提升公司融资能力,为未来高资本投入提供良好基础。公司科创板发行后两地市值合计约2259 亿,对标可比上市公司估值,预计中芯国际目标市值区间为4363~4821 亿,并给予了“买入”评级。

由于先进制程需要高昂的研发及资本支出,虽然中芯国际此次科创板上市募资500多亿,也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不过,市场仍对其表现出高度的信心。

根据IBS统计,一条月产5万片的14nm产线,采购设备就需要为155亿美元。另外,芯片代工技术的迭代速度非常快,三星和台积电都在准备5nm,和14nm之间差了10nm、7nm,中芯国际需要一个个攻克,资本投入规模可见一斑。

自今年6月1日寻求在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受理以后,中芯国际就开始不断刷新纪录:19天完成过会、29天获准注册、首个“A+H”红筹科创板企业。从中芯国际7月6日的申购情况来看,按照发行价27.46元/股,发行16.86亿股计算,本次的募资金额是462.87亿元。

另外,在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发行总股数扩大至19.38亿股,融资规模超过530亿元。

根据彭博汇总数据来看,中芯国际此次募资规模在A股IPO历史上能排名前五,仅次于建设银行2007年的580亿融资规模,而这已然是13年前的事情。而从科创板来看,中芯国际已经远超此前中国通号的105亿元纪录,成为了新的科创板“吸金兽”。

更重要的是,中芯国际IPO得到了国家产业基金的大力支持,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参与。

在中芯国际披露的29名战略投资者名单中,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认购在30亿元以上;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新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聚源芯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均认购10亿元以上。

此前,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简称“国家大基金一期”)已经数次投资中芯国际。今年5月15日,国家大基金二期与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分别向中芯南方注资15亿美元、7.5亿美元。

此次,公司第一大股东大唐控股(香港)投资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也认购20亿元。

豪华战略投资团队的入股,无疑对中芯国际的国际战略布局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广东展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海波表示,目前大家对中芯国际的预期很大,其在科创板上市,将有助于提升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国产化替代率,增强抗衡国际不确定因素的能力,但还没有到赶超的时期。目前的目标应该是提升产业国产化率,加大国内企业产业替代能力。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