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动画电影史诗

2023-07-10 18:40:46    来源:春卷    

我特意稍晚了两天去看《长安三万里》,原因是看到的超前影评太过两极化:喜欢的把它誉为“动画史诗”,是前所未见的超级巨制;不喜欢的说它纯粹“流水账”,且人物形象失败+近三个小时太过难熬。我承认自己是个容易受影响的“软耳根”,所以一时竟有些犹豫:既怕再去影院经历一段无聊时光,又怕被家里领导嗤笑我选电影眼光不行。最终,还是等看到微博上几位与我日常观影口味相近的博主纷纷力挺《长安三万里》后,我才拉着家里领导坐进了影厅。

嗯,在影片结束后家里领导对我说“这个电影真的太好了”,而我也愿意给《长安三万里》5星满分推荐!!

事实上尽管名字叫《长安三万里》,但影片中真正出现在“长安”的戏份并不算太多。在我看来,这里的“长安”其实更像是一种意象和代表:它是风流鼎盛、云蒸霞蔚的大唐盛世;是“人人都会写诗”,一篇佳作就能让人声名鹊起上达天听的社会文化氛围;是坊市、是胡姬、是葡萄美酒夜光杯,也是影片中如同昭陵六骏那般肥硕的战马。然而,长安同样也是遥远的和易碎的——此去长安三万里,它可能需要你用半生的努力+足够的运气才能靠近。可是,等你刚刚觉得自己接近它时,它已经被轻易地玷污与打碎,只剩下狼烟与满目疮痍。


(相关资料图)

毫无疑问,这确实是一部“动画史诗”。我一开始觉得它似乎有《阿甘正传》的那种味儿,用一个虚构的“小人物”的视角串起整个大时代的变迁。但稍一对比就觉得不对:虽然相对于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仙”、“诗圣”,高适的知名度一般,但他毕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且还是唐朝诗人里功名最为显赫的几人之一。以他为切入点来展开整个《长安三万里》的故事,既增强了整个故事的写实感,又恰好用他的一生与李白形成鲜明对比:

高适在年轻时的穷困潦倒,李白则在青年时就已名声鹊起;高适为人正直品性端方,既守承诺又耐得住寂寞,所以他能在梁园苦读又愿意去给哥舒翰做十年记室,最终仕途得意;李白为人洒脱狂放不羁,才华横溢却总被生活所戏弄,所以他先是入赘许家后来又错跟了永王...要不是有高适、郭子仪等人相助,谪仙人恐怕没有写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机会了。

我们在年轻时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而在经历之后才能明白什么是“ 一个人的命运既要考虑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在整个唐王朝由盛转衰,一路江河日下的大时代背景下,即使这曾经是一个“人人都会作诗”,文气鼎盛的社会又能怎样?再高的才华,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也只能如黄河之水和明镜白发一般“不复回”与“暮成雪”。但是,如果从历史的高度来看,那些才华横溢的诗篇才是真正不受时代社会变迁所影响,永远是那样的璀璨生辉。李白说“惟有饮者留其名”,事实是他的名字将远比当时那些所谓“圣贤”更长长久久地留在这个世界上。

哦,虽然我也曾在青春年少时大声背诵过《将进酒》,但只有自己也年过不惑后才能真正理解,那个晚上的高适听李白吟诵《将进酒》时的心情。只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还是回到电影本身吧。

说实在的,我很惊讶于追光动画会制作这样一部动画电影:时长近三个小时,剧情方面没有太多悬疑反转的部分(以至于有人说是流水账),主角也没有通常意义上的俊男靓女或者容易吸引儿童好感的卡通动物角色。甚至整部电影里几乎都找不到一点插科打诨可称“笑点”的东西。总之,这部片子里完全没有那些卖座动画片的“套路”,让人不禁对它的票房表现捏了一把汗;

然而,这部电影在制作上又明显非常用心:人物动作、场景设定、对白配音都极为精致考究,几场动作戏和战争场景一看就是花了大价钱制作。我自认是一个对电影制作比较挑剔的人,如果一部电影在制作上(特别是在音画效果方面)偷工减料的话,一定会被我吐槽。但说实话,对于《长安三万里》我真觉得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唯二能让我找到的BUG只剩下酒桌上的花生米(那年头应该还没有引入国内)以及满大街的颜体字牌匾了(颜真卿的书法虽然在安史之乱前已经出名,但未必会经常替人写门牌吧?),但这些全都瑕不掩瑜。

没错!在我心目中《长安三万里》绝对是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的“标杆”!

我唯一疑惑的是:追光动画究竟是出于怎样的动机,才会如此用心地去制作这样一部可能会在票房上“吃亏”的电影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可能需要通过二刷和三刷外加对幕后资料的各种搜索来获得了。但在目前,我希望自己的这篇观后感能够为《长安三万里》取得更好的票房成绩贡献一点微薄力量。

有网友问:《长安三万里》是否适合孩子观看?

我觉得这部动画适合初中生以上观看。但如果你家小朋友对唐诗和历史都兴趣,那年纪稍小一点应该也OK。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就不必勉强了,三个小时的时长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无聊。不过今天影厅里确实有不少小朋友,他们竟然基本都能不吵不闹地看完还是让我挺意外的。至于在观影时,父母们一个个激动地念叨“王昌龄”、“王维”、“杜甫”的名字;孩子们一个个跟着大声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都是无伤大雅的小插曲,或者可以说是属于《长安三万里》独有的观影体验了。

关键词: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435 226 40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京ICP备2022022245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