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视野】嘉定市级保留保护村大变样 “老破小”成宜居别墅

2023-06-27 13:38:22    来源:金台资讯    

嘉定区市级保留保护村大变样,“老破小”改建成宜居别墅

“房子改造了,孙女回来得也更勤快了”

■本报见习记者 朱雅文 记者 茅冠隽


(相关资料图)

“以前用马桶时,半个月才能去公共浴室洗一次澡,不堪回首。”年近八旬的葛隆村村民汪宗德即将告别半个多世纪的“倒马桶”生活,住进270平方米的独栋三层农村别墅。早在2019年,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就开始推进住房更新前期准备工作,通过一年多努力,于2021年1月1日启动。近期,第二批住房更新工作即将收官,102户村民正陆续乔迁新居。近日,记者走进这座位于嘉定和太仓交界处的村落,见证三年来葛隆村村容村貌的蝶变。

居住质量提升

“墙角裂开,缝隙大到整条胳膊都能伸进去。”八年前,葛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学锋刚上任,村民们就拉着他去家里看破旧的农村老房。村内不少农宅建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材料紧缺,房屋多为砖混结构,甚至仅用烂泥巴简单砌一下。

葛隆村坐拥老河、老街、老宅、老树、老庙“五老”文化遗存资源,是外冈镇第一批市级保留保护村,村民不会动迁。房屋改造、翻建便成为提升村民居住质量的唯一选择。

和沪郊多数地方一样,原先葛隆村的农宅布局呈“小、散、乱”状,不符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原则。改造的第一步,要先土地规整,将原先多栋占地面积大但不实用的低矮平房,或平移至规划地块,或原地翻建,集中规整为二至三层小楼,腾出来的面积一部分用来拓宽道路,另一部分用来建设绿化带等公共设施。

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如今,汪宗德和老伴已住进新房。记者进屋看到,汪宗德新购买的大尺寸彩电放置在客厅内,正播放着老电影《红日》。在葛隆村的农民别墅内,老人住一楼、儿女住二楼、孙辈住三楼是最常见的格局。“我孙女开心得不得了!三楼一排四间房间都是她的——一间是衣帽间,一间是卧室,一间是电脑间,还有一间给她放杂物。房子改造了,孙女回来得也更勤快了!”汪宗德难掩心中激动。

让汪宗德更高兴的是,入住新房也意味着卫生设施的改善,“倒马桶”已成为历史,洗澡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目前第一批76户已入住,第二批102户也陆续开始交房,配套的水电等基础设施在持续建设中。目前,全村超50%的旧房已翻建完毕,今年下半年准备启动第三批改造,预计覆盖二三十户。”陈学锋告诉记者。

怎么改村民说了算

为保持风貌整体统一,葛隆村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公司,严格按照《上海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将平房整体设计成具有江南水乡风貌的新住房,并制订专门的房型册供村民选择。在确保外形风貌统一的情况下,村民可对屋檐、庭院、门头等细节做个性化改造。种花草、放假山、购置秋千椅……记者走访发现,不少新房的户外庭院被打理得颇具特色。

村民建房自主性还体现在施工方的选择上。陈学锋介绍,在推进第一批76户住房改造时,涉及的三个地块共推选了9名建房代表,对10家施工方进行资质审核和比价,并提出改造需求,村“两委”班子成员旁听。最终由村民自己选出3家施工方,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各家负责的改造地块,确保公平公正。“第二批改造,几户人家‘组团’请施工方,村里负责资质审核并要求施工方缴纳50万元的押金,确保村民利益。”

推进旧房改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农村有一部分合墙建造的房子,改造并非一家之事,需两家以上“组团”才行,这样也便于重新设计周边道路和绿化。陈学锋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就需要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实在做不通的话再考虑调整农宅改造计划。“房屋改造一定是以村民的意愿为准。此前,我们也碰到过由于房屋权属不明晰导致迟迟不能推进改造的情况,这时村干部就需要厘清矛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家住葛隆村264号的村民陈伟明,村里第一批住房改造时,他还处于观望状态,看到隔壁人家改造得像模像样,听说村里启动第二批住房改造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如今,原本“老破小”的房子原拆原建后摇身一变,成了220平方米的独栋三层别墅。新房子住得舒适,这位63岁的村民心里乐开了花。

农宅改造,钱从哪里来?汪宗德和陈伟明的三层别墅,改造费约50万元,算上装修费共计近百万元。“村民们断了动迁的念头,更愿意举全家之力把房子建好,毕竟大家的根都在这里。”陈学锋告诉记者,房屋改造的资金主要由村民自筹,村里负责规划整体风貌、审核施工方资质、配套建设道路和绿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为鼓励村民改造,葛隆村对验收合格且符合本村风貌特色要求的住房,按照每平方米50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据此估算,事实上每户约1/3的改造费用由政府承担。

要宜居,也要宜业

如今在葛隆村,位于葛隆老街的六七十户农宅仍保持原貌。陈学锋介绍,这涉及在改建过程中如何完整保留历史遗存,需要“想清楚后再制订新方案”。

村民更关心农宅是否宜居,而村里、镇里还要考虑改建后的农宅和农村风貌是否“宜业”,这涉及农宅翻新后如何合理使用。

记者了解到,在部分乡村地区,村民改造老宅意愿强烈的一大原因在于,这是一项“长线投资”——将改造好的住房出租,租金能翻好几倍。但目前的葛隆村,多数房屋还是以村民自住为主。

“村委会和村里农贸市场中间原本有三个厂房,三年前就清空了,就等着好项目进来。”陈学锋坦言,目前仍在探索适合本村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他看来,依托葛隆老街的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农文旅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路径,是未来葛隆村的“产业振兴”之路。

(来源:解放日报)

关键词: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435 226 40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京ICP备2022022245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