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资格证,7980元代考包过;整理收纳名师培训,10天速成取证;碳排放管理高级证书,兼职挂靠月入过万元……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新职业让不少劳动者“心动”,希望学习相关技能“持证上岗”。然而,由于新职业尚缺乏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一些培训机构利用劳动者希望“一证傍身”的心理“乘虚而入”,不仅培训质量参差不齐,证书含金量也难以辨别。(据《工人日报》2月28日报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职业版图”也飞速扩张。据统计,2015年至今,人社部发布了4批、56个新职业。这些新兴职业的出现,不但让劳动者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同时也说明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很多头脑活络的年轻人,希望抢占先机进入就业的“蓝海”,而能够从事新职业的条件之一,就是拿到相关的职业证书。
有学习技能的需求,就会有培训指导的供给。但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却让人有些发懵。有的背靠“权威”单位,抬出响亮的“名头”,实际上却只是请相关单位老师给学员上几堂课;有的声称可介绍兼职、挂靠,却不能兑现;有的在收取了高额培训费之后,培训却成了走过场,敷衍一下就颁发了证书,给人的感觉更像是花钱买证。诸如此类的乱象,不仅浪费了求职者的时间和金钱,也让许多职业证书含金量大打折扣,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甚至沦为一张废纸。
把相关的职业证书,作为劳动者能够进入这一职业的资格,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谁来为这些证书的取得把关。据报道,截至去年底,我国已全部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建立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由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和用人单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应该说,这是一种合理的方向和趋势。不过,相关部门在充分放权的同时,也要把好监管关。就像有业内人士所说,相关部门的退出只是角色转换,即从评价者、发证者转向证书市场的监督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而不是不闻不问。只有加大公共服务力度,把准入的门槛设置好,才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让新职业从业者不再陷入“考证迷茫”。
从长远来看,治理鱼龙混杂的“考证乱象”,让新职业健康发展,培训市场也会随之壮大。由此而言,培训机构也要加强自律,回归服务的初心,提升职业培训的含金量,这样才能在服务社会、服务劳动者的同时,自己也从中获益。(苑广阔)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