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运动员是怎样炼成的

2022-02-09 06:15:07    来源:河北新闻网    

北京冬奥会,又一个群星闪耀的大舞台。

冰雪赛场上,一位位顶级运动员的精彩表现,不断推进着人类对身体极限延伸的憧憬。

一个人能成为顶级运动员,靠的是什么?这不仅是全世界的运动科学家不懈探索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惊讶于他们的超强能力时无时无刻不在感叹的问题。

是天赋?是努力?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的理解。而这些顶级运动员的成长和训练经历,也让我们对这些在竞技场上展现力与美的运动员有了新的了解。

运动天赋是必备的基础

左侧转体1620度的高难度动作并平稳落地!

2月8日上午,谷爱凌用惊天一跳,征服了所有观众。

仅仅3个月前,她刚刚创造了女子选手在自由式滑雪比赛中完成前空翻两周加转体四周动作的历史。

出乎人们意料,在北京冬奥会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的赛场上,她竟然再一次刷新历史,在第三跳中选择自己从未尝试过的左侧转体1620度的高难度动作,惊人的发挥,连她自己都难以置信。

“谷爱凌第三跳的难度那应该是男子的,对男子来说都是个高难度动作,她真的是天才少女啊,天才呀,真是天才!”看完谷爱凌的比赛,河北体育学院冰雪系主任刘振忠不断重复着这样一句感叹。

值得一提的是,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并非谷爱凌的主项,她之后还有强项自由式滑雪U型池以及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的比赛。

这就是天才少女的实力。

作为一项极限运动,自由式滑雪的危险性、复杂性不言而喻。仅仅是基础动作,一般人都不敢轻易尝试,而谷爱凌的高难度动作,更是令绝大多数人望尘莫及。

无怪人们提起这位3岁多开始接触滑雪,8岁便加入专业滑雪队的少女,都会称其“天才少女”。

其实,不仅是谷爱凌,每当提起顶级运动员,天才,天赋,几乎都会成为人们一场激烈的谈论后,最终达成的共识。

不过,在刘振忠看来,天赋并非一个“玄妙”的总结。

“天赋是成就一个超级人才必备的东西,这是毋庸置疑的。”刘振忠表示,天赋不仅仅只是一个起点,而且还意味着人在某一领域达到一定极限后再提升的内在潜能。“毫不夸张地说,顶尖运动员的对决,最终拼的不仅是整体竞技实力,还有天赋。”

细数国内外的顶级运动员,几乎都是从小就在相关领域展现出过人之处。

在冰球迷心中,韦恩·格雷茨基可谓如雷贯耳,就像马拉多纳之于足球,乔丹之于篮球。

1961年,韦恩·格雷茨基出生在加拿大的一个体育世家,他的父亲、爷爷都是体育从业者。他的父亲还是一位业余冰球运动员。3岁时,韦恩·格雷茨基就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上冰训练。

难以想象,从简单的滑冰、进阶,到带着球杆自由滑行,韦恩·格雷茨基只用了短短一个月。不仅如此,如何盘带,如何选择角度射门,何时传球,他对冰球的理解要远远领先于同龄人。6岁时,他就参加了布兰特福德当地儿童全明星冰球比赛,成为球队的核心。10岁时,他已经在82场比赛的赛季里射入惊人的378球,格雷茨基的名字出现在各大报刊的显要位置。

2月7日中午,中国小将苏翊鸣勇夺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银牌,创造历史。他在比赛中完成了两次转体1800度的动作,也是全场唯一完成五周转体的选手。

首秀即惊艳,苏翊鸣“一鸣惊人”。

苏翊鸣虽然年纪不大,雪龄却已有14年。4岁的时候,父亲第一次带他去滑雪。2018年,苏翊鸣在跨界跨项选材中进入单板滑雪大跳台及坡面障碍技巧国家集训队,并迅速脱颖而出,多次为中国单板滑雪项目创造纪录。

“这些顶级运动员几乎都是从小便接触了他们喜欢的这项运动。从小练,并不一定是每天都练,但从小接触,使他们对一项运动规律性、内在性、实质性的东西能更深刻地领悟。”省冰雪运动协会副秘书长多明明表示,这也告诉我们每个人,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是非常关键的。

极致的专注力、钻研力、自制力

2月8日中午,“花滑王子”羽生结弦完成了北京冬奥会首秀。一开场,他失误跳空略有遗憾。赛后在接受采访时,羽生结弦表示,会在接下来的自由滑比赛中挑战4A跳。

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

羽生结弦,以超强的战绩和翩若惊鸿的舞姿,成为当之无愧的冰上王子,也是很多人在花滑项目上无法释怀的“白月光”。

即便已经“封神”,4A始终是羽生结弦无法释怀的梦想。

4A,又叫阿克塞尔四周跳,这种跳跃需要在空中旋转四周半。

有专家分析,四周半跳的基础得分是12.5,仅比四周高一分,从分值上看可以说是高风险低回报,但是,这个动作却寄托着一个顶级运动员的极致追求。

去年底,羽生结弦在全日本锦标赛暨北京冬奥会预选赛中夺得冠军,顺利赢得北京冬奥会参赛资格。他在赛后表示,“我会在北京冬奥会上跳出真正的、不是现在这种程度的四周半。”

因为热爱,所以永不停息,永在进步。

“运动员的极限是不断挑战出来的。在不同阶段,不同年龄,都会有一个极限和瓶颈。他们就是在不断地冲破、重新建立极限中不断前进,最终达到自己的顶点。”刘振忠解释道。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当普通人在津津乐道这些顶级运动员过人的天赋时,他们则更像一个个刻苦的实干家,付出着超出常人的努力。

奥利·埃纳尔·比约达伦被昵称为“冬季两项之王”。索契冬奥会上,40岁的比约达伦收获个人冬奥会第8枚金牌和第13枚奖牌,成为夺取冬奥会奖牌最多的选手。

在40岁“高龄”下仍坚持每天刻苦训练,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折磨,但比约达伦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完全是一种快乐,“我喜欢强度更大的训练,喜欢去高原让自己经受考验。”

为了适应比赛环境,他躲到了远离家乡、海拔1500米的山里训练;为了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从12岁开始他没有沾过一滴酒。此外,他还枪不离手,每天都要用数小时练习射击。

谷爱凌谈到自己如何在学业和训练场间无缝切换时,曾这样说:“从家到太浩湖的雪场有4小时车程,我学会了在车上写作业,在车上睡觉,车上换衣服,车上吃饭。”她的SAT考试还是在训练转场间隙参加的。

每个在竞技场上脱颖而出的运动员,都有着同样的专注力、吃苦力、钻研力和自制力。

在刘振忠看来,顶级运动员的炼成,科学性、系统性的训练和一个“伯乐”教练同样不可或缺。

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一举打破亚洲纪录。很快,“苏神”的“翘臀”引来刷屏。

后来人们知道,苏炳添“翘臀”的背后是科学训练的成果。强大的臀肌可以为身体提供稳定性,帮助跑者保持骨盆平衡,并且为跑步提供能量。借助科学的训练,苏炳添乃至整个中国田径队的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

竞技体育,早已不是单纯的体力、耐力的比拼,也是科技的博弈。

身与心的共同跨越

2月8日上午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过程险象环生,比赛结果充满悬念。这是竞技体育的独特魅力,但同样也是对运动员极大的挑战。

无论一个运动员平时的训练多么优秀,无论被人们寄予了多少厚望,能否笑到最后,只能在赛场见证。

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被誉为“冰上女王”的杨扬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由于她之前在世锦赛中表现出的超强实力,此次参加冬奥会,她被寄予冲击中国冬奥首枚金牌的厚望。

然而,在那次冬奥会“首秀”、她的绝对优势项目——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比赛中,杨扬意外“败北”。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顶住压力,迅速调整状态,又自信地站在了500米决赛的起跑线上,最终为中国冰雪军团收获了首枚冬奥金牌!

杨扬的这枚女子500米金牌,正式拉开了中国短道速滑闪耀冬奥赛场的序幕。此后,短道速滑队成为了中国在冬奥会上的第一夺金点,王濛、周洋、李坚柔、武大靖、任子威、李文龙等后起之秀,接续成为中国在冬奥赛场的冰雪传奇。

对于勇士来说,一切压力都是前进的动力。

冰雪运动,要对抗寒冷,对抗重力,对抗不确定的风速、风向。相比夏季奥运会,惊险刺激的冬季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操控能力要求非常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危险。

“很多时候,尤其是高山滑雪中的回转、大回转技术类项目比赛,顶级运动员的滑行几乎都是在失误的边缘游走,处于失控的临界点,所以很多时候,成功和失败只在一线之间,但只有这个状态往往才是这个项目最绝妙、最精彩的看点。”多明明说。

在成功与失败的一线之间,在看似 “无法挽回的”险境,这些运动员凭借惊人的毅力,放手一搏,超越自我,赢得尊重。

2月7日,加拿大选手马克斯·帕罗特夺得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冠军。

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这枚金牌对于马克斯·帕罗特所承载的意义。

2018年平昌冬奥会后,马克斯·帕罗特不幸确诊癌症,整个2019年,帕罗特12次接受化疗,直到2019年年底,帕罗特最终战胜了病魔,重返雪场。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重新回到滑雪场,马克斯·帕罗特始终带着感激的心。他曾坦言,癌症改变了自己,“我现在笑得更多了,一切都更积极了,压力也更小了,现在能够比赛就是一种享受。”

“顶尖的技术,并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当技术达到某一高度,再往上走,靠的是对一项运动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依赖于文化学识、人生历练和思考的融会贯通。”刘振忠表示,顶级运动员的胜出需要技术的卓越,更需要身与心的共同跨越,只有这样才能展示出最好的自己。(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