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市浮山脚下 国宝级豫剧大师马金凤度过了生命中最后三年的时光!

2022-05-31 08:14:40    来源:大河报    

在青岛市浮山脚下,国宝级豫剧大师马金凤度过了生命中最后三年的时光。

这栋绿植花卉围绕着的居民楼,同时拥有着从两公里外吹来的海上的风,和从梨园剧场深处走来的传奇“穆桂英”。

5月30日,马金凤大师逝世的第二天,她的子女和爱徒们陆续从全国各地赶来青岛,为她送去鲜花、尊敬、爱和最后的告别。

弟子、亲友正纷纷赶来,想送最后一程

抵达现场的弟子们依次上前鞠躬,向这个客厅中心的“主角”惜别。正前方的人依旧如往常般笑意盈盈。边上摆着戏服照,穆桂英头戴凤冠、手持令箭,气宇轩昂。鲜花在她的四周绽放。

“我的生命在舞台上”,像这位老艺术家对观众、对她为之奉献一生的豫剧艺术的深情告白一样,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鲜花掌声托起的舞台之上。

来自社会各界的鲜花和花圈堆满了不大的客厅。中国剧协、河南省剧协、中央电视台以及马金凤大师的圈内好友和门下弟子,国家一级演员六小龄童等都托人送来了鲜花。

马金凤的小女儿马殿申说,当天已经陆续来了一些弟子,还有一些弟子在路上。老人一些远途的亲戚都希望来见最后一面,一些弟子远在新疆、北京等地,坚持要来,带着他们的徒弟,也就是马派的再传弟子,都要过来。甚至今天上午她们去殡仪馆办手续,还有人去了殡仪馆悼念。还有一些年轻人联系到马金凤大师的家属,说想要打些钱,请家属代他们送送花。马殿申告诉他们,年轻人出来打拼都不容易,钱不要打。“我们替他们把花圈买了,把名字写上,替他们表示心意。”

“大家想要送最后一程,心情我们都很理解。”马殿申说,由于疫情,尽量减少人员流动,追悼会控制人数,最好不超过50个人。外地的朋友要求想来的,我们尽量都拒绝了,尽量只是小范围家人、弟子、学校之间的小范围悼念。

据了解,马金凤大师的追悼会,近期将在青岛举行。马金凤大师的小女儿马殿申表示,后续或将带回河南安葬。

百岁艺术家的童真晚年:玩小游戏、追韩剧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探访马金凤最后生活过的居所,大师的痕迹仍然随处可见。

家人回忆,除了演戏,她对生活“没有概念”。“我们怎么样给她准备,她就怎么吃、怎么用。原来工作的时候,她家里住的哪个小区、哪栋楼、几号,她都不知道。下班就直接回家,你要问她住几号楼,她不知道。电话号码?也不知道。她的心思全痴迷于演戏,啥心都不操。”

衣服都是子女买,吃饭什么都不挑。家里做饭,都是简单的甜面汤、馍菜汤,她也没有特别爱吃的菜,吃个馍菜也很香。

马金凤的纯粹,是彻彻底底的纯粹,践行了她“我的生命在舞台上”的深情感言。

在青岛时,马金凤的生活乐趣倒是丰富了一些。她爱上了玩电子小游戏。网上的小游戏,比如对对碰、接竹竿、小接龙等。她还看韩剧,家里人觉得无聊,她看得不亦乐乎,第二天等着追。童真再次回到了100岁老人的身上。

为演戏养成的习惯,无形中成了长寿秘诀

马金凤大师生前所居住的房间内,摆放着简单的衣柜、轮椅和一台电视、一架电子琴。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那个陪伴她多年,陪她参加各大电视节目的轮椅已经破旧得不成样子。

2007年,马金凤在北京做完手术,孩子们给她买了一个轮椅,“她那时候还嫌不好看,但就是这个轮椅已经陪她有16年了。”马殿申回忆,这个轮椅跟着她登上各大卫视的节目,登上飞机和高铁,陪了她许久。哪怕后来孩子和弟子们给她买了最贵的、最新的轮椅,小时候过惯了苦日子的老人也没舍得扔了这个破旧的轮椅。

为了演戏,马金凤养成了一生的习惯。她不吃肉,说肉生痰,唱戏的时候痰上来了,就影响效果;不喝凉水、不吃冰淇淋,不碰烟酒。女儿马殿申表示,为了演戏她养成的这些习惯,无形中倒也成了长寿的秘诀。

所以,哪怕100岁了,马金凤没有病痛,生活都能自理,耳聪目明,没染过头发,牙齿也没晃动过。

子女们小时候和马金凤一起生活的时间不多,最近一二十年子女们退休,才有了更多的机会相处。“她有她的事业,我们有我们的事业。但我妈妈那种对事业的执著和追求,无形中影响着我们,我们事业心都很强,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

台湾豫剧人发电子挽联悼念马金凤大师

德艺双馨,万古流芳

菊壇巨擘,音容宛在

5月30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获悉,“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女士等台湾豫剧人也向马金凤大师亲属发去电子挽联,对大师的离去表示沉痛哀悼。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两岸豫剧界开始加强交流沟通,豫剧教育家、表演艺术家陈安福曾多次赴中国台湾讲戏、排戏,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青年豫剧人才。陈安福老师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马金凤大师作为海峡两岸的交流使者也曾多次赴台演出。

“辕门外那三声炮,如同雷震……”1993年,马金凤作为“河南省豫剧赴台友好演出团”团长,成功带领演出团赴台演出。一首《穆桂英挂帅》唱响两岸大地,她塑造的巾帼英雄气宇轩昂影响了众多人。

“那场演出结束后,给台湾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台下观众迟迟不肯散场,长久鼓掌,马老师收获了一大批台湾戏迷。”陈安福老师回忆起当初的演出场景时仍历历在目,他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说道。作为河南豫剧大型戏剧团体第一次赴台交流演出,马金凤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1994年荣获“中国豫剧名旦功勋杯”。

1998年,马金凤再次获邀赴台,她帮助排演豫剧,并合作表演豫剧,与她同台演出《狸猫换太子》剧目的是王海玲。此后,马金凤与台湾豫剧团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5月29日,听闻豫剧大师马金凤去世的噩耗,台湾豫剧团向陈安福老师发来电子挽联“德艺双馨,万古流芳”,并托其向马金凤家人转达慰问。王海玲也写下“菊壇巨擘,音容宛在”,向马金凤大师表示悼念。

陈安福老师向记者说,自己与马金凤大师认识这几十年以来,她对待豫剧常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虚心学习,这次得知马金凤大师离世的消息,自己非常遗憾没有见她最后一面。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