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诗词名家星河沙数,然而,没有一个诗人,能比拟李白的影响力和传唱度。后世之人,可以不知道盛世长安的繁荣与喧嚣,却无法不知大唐的谪仙人李白的诗与酒。
西元761年,一身疲惫李白来到了金陵,投靠了他的族叔李阳冰,此时的他已经年过花甲,不再是那位系着宝剑豪掷千金的公子侠客,他只是一个行将就木的孤独老者。数十载的豪饮与长啸,燃尽了他追梦的激情,也燃尽他的生命之火。
此刻,他犹如一只折翼的大鹏,只能找一个安静地方,等待终点的来临。可无法振翅翱翔青天的大鹏,他的终点只能是死亡。
西元762年,李白已经卧病不起,他知道自己再也不能挥墨纵情,所以他郑重地将生命中最后一首诗,交给了他的族叔李阳冰,诗名叫做《临终歌》。李阳冰沉默的看着这首诗,眼圈渐渐泛红,这首诗没有往日孤傲之气,没有豪迈狂放,只剩下遗憾与无奈。
《临终歌》
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诗意解读
数千年前,庄子描绘了一只振翅青天的大鹏,它击水三千里、直上九万里,一心图南。李白,就像那只图南的大鹏。年轻的时候,他曾多次将自己比作大鹏,如《大鹏赋》、《上李邕》,这首诗也是如此。
第一句说的就是李白自己,他欲振翅八方,但是中途折翼,力有不济,前、后半句一对比,便道出了一种不甘。李白年少成名,自负才学,心中也曾有着和许多文人一样的理想:治国齐家平天下,一展胸中抱负。
李白意气风发,携盛名奔走于长安,但是时人只记住了他的诗,却忽视了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一个待诏翰林学士,让他成为唐玄宗的御用文人。此时的李白已经四十三岁了,半生的蹉跎努力,最后还是只能写写文章,他厌倦这种类似牢笼的生活,所以不久之后他又离开了。
第二句,便引发了李白这种壮志难酬的感慨:大鹏虽然折翼,可余下的风和精神,可以激扬万世,然而他李白,却被挂住了衣袂。扶桑是传说的中的神树,这半句的比喻,应是扶桑代指皇宫,挂住衣袂则是指李白成为翰林学士,没有实权,心中的抱负自然也难以施展。
最后一句,读来非常悲怆,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鲁国曾经获得一个一头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应该属于天地自然,而不应该被囚禁观赏,因此为之哭泣。
李白认为自己的境遇,在死后虽然会被流传,但是他们多是抱着旁观者的态度,最多发出一声感慨,不可能有像孔子哭麒麟那样的人,来哀哭他,这里也是表达李白对知音难遇的感慨。
病榻上的李白,应当是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才会写下这首诗,大鹏从振翅到折翼,从“力不济”、“挂左袂”到“谁为出涕”,无一不体现了李白心中的遗憾,但遗憾之后又是无奈,他还能做什么?已经没有机会了,至死,也没人能理解李白。
当初,四十多岁的李白,听到唐玄宗召他进京,他开心的“仰天大笑出门去”;听闻叛乱,五十多岁的他竟然请求上阵杀敌。可见,他想要的从来不是什么诗仙之名,文章憎命达,为了得到权贵的引荐,他努力写诗;为了得到皇帝的赏识,他努力写诗。
李白的诗是流传下来了,可是他的理想和他的孤傲,最终随着他生命的消逝而远去!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