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界,提起李煜的大名几乎无人不晓!他的作品就像天空中闪耀着的星星,每一颗都那么独特,让人陶醉其中。其实,作品就像星星一样,都具有观赏价值。不过,诗词作品还充满了诗人的感情,不仅让读者观赏,还能让读者有所感悟!
作为君主,李煜没什么突出的政绩,也没有能力保护他的子民。不过,作为一位词人,李煜无疑非常成功。夹杂在“唐宋诗词文坛”之间,李煜仍是那么的出众。
李煜的诗词能流传至今,一点也不奇怪,时间能够证明,只有经典才值得被永久流传!而李煜的作品,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千百年来,李煜的作品被后人模仿了一遍又一遍,不过,大多数都只模仿出其“形”,难以表达出其神。就如在其他诗人眼中,《虞美人》的“一江春水”表现出的是积极的情感,充满了春意,能够让人心情好转。不过,在李煜的眼中,这“春水”却充满了愁情。
感伤之下,李煜吟出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美词句,自此之后,以“春水”表达愁情便成为了大多数诗人的潮流。
亡国之君总是充满了忧愁,李煜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国,在悲愁之下,李煜写下词句“小楼昨夜又东风”。仅是一个“又”字引发出了无限感慨,将伤感之情推向了更浓的境界。
多少年来,诗词作者们不断模仿,但却始终处于模仿的境界,“超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写出那种愁情。
虽然李煜的众多词作被后人模仿,但是有一首却没人效仿。不是看不起,而是将它捧得太高,不敢去仿,怕弄出笑话。所以,六百多年来,没有一人敢去仿写这首诗。纵然是诗词大家,也选择了沉默。
这首词便是《长相思》,词的意境非常唯美。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整首词的原貌:
读完这首词,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一个亮点,就是这首词的基调是悲凉的,全词都是围绕着“愁”字展开描写,放眼望去,全词中却没有一个愁字。
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是绝对办不到的,也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词穷”。另外,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词给人的感觉很清新,因为这是李煜早期写下的作品,还保留着“花间词”的特点。
这首词虽然不见一个愁字,而且给人的感觉比较清晰,但是要仿写它真有那么难吗?老实说,还真难,仅是看表面就需要高超的能力。
例如,李煜在这首词作中运用到了“重叠的意向”,开篇第一句,便以“重山”作为起笔,而且有着递进关系。所以说,要想仿写,这句式也要求一样,所以一般人还真没这个能力。
另外,李煜在堆砌景象之时没有用到“连接词”,都是轻描淡写般地一笔带过。然而,这些意向叠加在一起,却起到了妙用,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了一种相思愁情。这就是妙用景物的作用,以景写情,更能打动人心。李煜不愧是写词的高手,他这样的能力不知道训练了多少年。
一直到清朝时涌现出一位青年才俊,在诗词方面也有瞩目成就。此人的大名各位应该都听说过,便是“纳兰性德”,名字听起来就给人一种唯美的感觉,而他写下的诗词,同样也是如此,文字唯美,意境唯美。
在清朝的词人当中,纳兰性德认第一当之无愧!百年来无人敢仿的佳词,纳兰性德没有退缩,而是也有感而发,写下了另一首经典之作。
纳兰性德仿写版的《长相思》有多唯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仿写这首词时,纳兰性德正值二十七岁。当时,康熙东巡,纳兰性德随同前往。夜已深,塞外的夜晚总是充满了凉意,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而纳兰性德向来多愁善感,看着塞外的千帐明灯,心中睡意一扫而光。随后,在孤寂氛围的影响下,纳兰性德写下了这篇经典。
这首词不管是从语言风格还是从意境上来看,与李煜写下的长相思都有诸多相似之处。若说纳兰性德没有模仿,小编第一个不相信。
说起来,纳兰性德对李煜非常崇拜,一直视其为学习的对象,而且纳兰性德也曾多次公开赞赏过李煜的才华。所以说,纳兰性德在写下这篇作品时,肯定受到了李煜的影响。
从内容上来看,李煜写的是愁情,而纳兰性德同样围绕着“愁”展开描写。重要的是,两人写愁都没有用到愁字。难不成,这还是巧合?
或许,纳兰性德这是有意而为之,目的就是想要与李煜一较高下,看看谁的才情更胜一筹。说实话,这两首词都非常经典,真的很难判断出谁更胜一筹。
有一点不同,李煜开篇写的是静景,而纳兰性德则灵机一动,以“化静为动”的手法进行描写。“山一程”,有点像赶路的意味;而“一重山”,所表现出来的只有景物,失去了那么一丝灵动之气。
纳兰性德这首词中,有一句非常经典,就连王国维也曾高度评价,这句就是“夜深千帐灯”。深夜的塞外,除了月色之外,发出光亮的便是这“千帐灯”了,亮着的不仅是烛光,更是士兵们“思念家乡”的心。
看起来,纳兰性德的这首词也全是在描写景物,实则不然。高手过招,每一步都很细致,精妙绝伦。看似写景,实则抒情,这再一次与李煜的作品形成对比之势。同样的手法,相似的意境,唯美的文字,无一不在进行较量。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