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信息:致敬劳动者 | 建造工匠,让钢筋水泥开出绚烂之花

2023-05-01 14:37:10    来源:大洋网    

广佛大桥项目已完成主塔架设,广州白云站已露真容,白云新城20多栋产业大楼不断刷新城市天际线……当下的广州市白云区,处处涌动着热火朝天的建设图景。一群群建造工匠日夜奋战,精益求精,将这些重点项目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以技术创新为建设大美白云添砖加瓦,让钢筋水泥开出绚烂的花。

广佛大桥项目总工程师刘福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把脉广佛大桥建设,将蓝图逐步变为现实

在广佛大桥系统工程一期工程施工现场,建筑工人正忙碌着安装桥面吊机,准备进入主桥施工环节,呈现出一片如火如荼大干景象。

“不同的作业条件下,焊接吊装的方向、尺寸都要特别注意,确保吊具不会有丝毫变形,确保工程的质量。”广佛大桥项目总工程师刘福贵正向现场管理人员了解施工中的管理细节。在广佛大桥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奔走于施工现场检查是刘福贵的工作常态,以确保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方案描绘的广佛大桥蓝图能按计划推进,一步步走向现实。

扎根建筑行业28年的刘福贵,积累有丰富的水利、市政工程施工经验,并于2020年底参加广佛大桥项目建设,担任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技术管理工作,带领项目团队的成员一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刘福贵(右二)带领项目团队成员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

“广佛大桥项目的最大技术攻坚是钢结构主塔的安装,攻克了之后,我们很自豪。”刘福贵指着主塔方向说,主塔桥面以上的高度有75米高,呈“人”字形态,重量约1400吨,在安装技术方面面临体型大而重、水上吊装高度较高、质量及线形控制难度大等难点。如何安全精准地安装,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拦路虎”。

为攻克技术难关,刘福贵带领技术攻关小组加班加点,认真学习类似工程施工方案、规范规程等文件,熟悉掌握设计图纸及理念,制定技术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他还经常组织团队到周边项目参观学习,交流施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为本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吸取经验,带领团队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推敲优化。

刘福贵(左)与团队成员交流分享施工项目经验

“一开始,我们设计采用大型浮吊设备整体吊装,我们也有丰富经验,但实际情况不适合。”刘福贵提到,由于施工地点是内陆河段,下游通航条件不具备大型浮吊进场条件,经反复修改后,他们决定重点研究分节吊装方案,就是把75米的主塔分为10个节段来组拼,启用了当时吊装能力广州第一、世界第三的200吨塔机(现有别的项目塔机超越了),有效解决了主塔吊装的难题。

“要真正做到施工工人从心里明白每一道工序的技术要领,严格按方案施工。”刘福贵仰望主塔时提到,如今,广佛大桥项目主塔屹立江中,他盼望着下一步项目继续按期完成合龙,以广佛大桥联动广佛人民,共同谱写广佛同城乐章。

广州白云站项目工程技术部部长陈祥杰:

无惧困难勇攀高峰,与白云站项目共成长

入夏的广州,阳光明媚,陈祥杰在广州白云站项目现场忙个不停。自该项目施工之日起,陈祥杰便入职,先后担任实习生、站房主管、工程部部长。眼看着广州白云站从平地慢慢建起,到如今已见雏形,他感叹就像是攀登山峰一般,每登高一级,都有满满的成就感。

自2020年从湖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时值21岁的陈祥杰就进入中铁建工集团广州白云站项目,担任工程部部员。“刚到工地时,发现场地环境条件恶劣,地上都是泥浆,工作起来头顶烈日,没有任何遮盖物,晒掉皮、加班到晚上11点是家常便饭。”陈祥杰回忆说,刚分配到工地不久,他就负责广州白云站主体站房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其负责区域的施工面积超22万平方米。从早到晚,他都穿梭于各个施工现场,日均暴走2-3万步,最高峰时一天能接到300个电话,需要协调的问题五花八门。

陈祥杰(右)与同事在白云站项目施工现场

谈起参与建设感受,陈祥杰说得最多的便是成就感。比如广州白云站外观的花瓣柱设计,平均每片花瓣角度旋转外翻约28米。这部分弯曲角度大,而钢筋配得非常密,容易出现安装了第一根,后面就安装不上的情况。后来反复试验多次,陈祥杰在与设计单位的通力合作下,决定采用信息建筑模型,把现场的钢筋重新排序组装,使得组装时底部受力均匀,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广州白云站项目工期压力大,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陈祥杰凭借着快速高效的刻苦钻研工作,仅用一年半时间,就顺利晋升为该项目工程技术部部长。“我觉得年轻吃点苦没啥,多学点东西。加上自我调整能力比较强,我每次觉得坚持不下去,就到健身房锻炼,绕着石井河慢跑,打游戏,或是和家人、领导谈心,慢慢心情就平复下来了。”陈祥杰说。

如今,陈祥杰主要负责排好现场的工期进度计划、编写施工方案、管理现场质量进度等多项统筹工作,协调好现场各个工序的衔接,确保各个队伍能按计划日期完成工程节点,确保广州白云站在今年年底顺利完工。

“广州白云站项目对于所有人来说,工作强度都很大,辛苦是必然的。但是身为其中一员,能够有机会为国家奉献一份力量,我感觉是很自豪很骄傲的。”陈祥杰表示,一路走来,看着广州白云站从平地一点点建起来,慢慢变成现实,就像是攀登山峰一样,期待项目尽早建成,让广大群众共享这一城市建设成果。

中国化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研发中心项目经理朱炜强:

创新+协作,带领团队跑出建设“加速度”

随着施工外架的拆除,中国化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研发中心项目逐渐掀开“盖头”显露真容,在蓝天映衬下,其深色玻璃幕墙和独特的外形格外引人瞩目。“就像抚育自己的孩子成长一样,过程虽然辛苦,但看到大楼即将落成,倍感欣慰和自豪。”中国化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研发中心项目经理朱炜强指着正在完成最后装修的大楼激动地说。

“坚守与执着”是朱炜强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他,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扎根工地10余年,一步步成长为重点工程建设的行家里手。2020年底,他来到中国化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担任项目经理。

“大学毕业后,我参与了多个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借助公司的平台深耕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参与建设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方法。”朱炜强说。在负责项目建设管理的同时,他还带领团队进行技术创新,摸着石头过河,解决了很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疑难杂症。

朱炜强说,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钢筋作为混凝土结构的骨骼,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钢筋在加工与安装时的连接方式,决定着结构的骨骼是否能正常工作,确保结构安全。他带领团队针对钢筋的机械连接加工,研发出一种自带钢筋端头切割的钢筋直螺纹机,通过钢筋螺纹加工机、砂轮切割机以及钢筋加工平台进行集成,使工人可一次性对钢筋进行平整切割,并在螺纹加工机中进行加工,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保证了钢筋的加工质量,使产品合格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朱炜强介绍中国化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研发中心项目设计亮点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朱炜强始终以“重科技创新促生产、抓质量创一流企业”为座右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螺丝钉”。他还带领项目攻坚团队深耕作业一线,积极解决施工问题,创新施工工艺。他先后完成了公司多项科技课题的立项与研发,获得了《一种废旧轮胎热裂解再生炭黑改性材料以及改性沥青》《不设对拉螺栓进行竖向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一种内爬式塔吊的爬升梁用的翻装方法及装置》等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是建设工地上名副其实的发明能手。

朱炜强(中)带领项目攻坚团队深耕作业一线

团队精神是工程建设制胜的法宝。毕业10余年的职业坚守,让朱炜强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升级,在中国化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打造出了一支硬核团队,攻克了一项项施工技术难题,推动了施工作业标准化、机械化建设,千方百计确保项目节点目标任务的完成。

“看着项目和项目所在的白云新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起来,自己有幸参与其中,为地方经济和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感到十分自豪,同时也有发自内心的成就感。”朱炜强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汤南 通讯员:全碧芳、肖惠津、刘喜冰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通讯员:谭札烽、肖惠津、黎天智

关键词: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435 226 40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京ICP备2022022245号-17